[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3489.7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林强有;周逢君;雷斌;莫莉;林国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地下 停车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停车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数量急剧增长,城市扩张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车位非常紧张,尤其在老城区,很多生活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车辆不得不占用小区内绿化空间,且车辆需并排停放,互相影响;医院、商业区等公共场所的车位也非常紧张,停车困难,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城市停车难成为城市交通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及周边环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市政建设也在努力破解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难题,不断向深、向广、向高技术含量发展。国内现有的各类停车场,有地面停车场、建筑内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均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在停车、取车过程中,需要司机将车辆开进开出,尤其在车位紧张的时候,耗费司机大量的时间寻找车位,耗能费时;并且停车场的现场管理需配备保安、指挥或收费人员,运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旨在解决现有的停车场占用空间大、运营成本高、需司机花时间找车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包括设于地下的墙体,所述墙体形成纵向分布的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多个水平分布的停车层,还包括在所述容腔内上下移动且移动至地面的升降旋转装置、控制所述升降旋转装置的中央控制器、检测停车或取车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于地面上,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墙体由咬合桩或混凝土的地下连续墙形成。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容腔呈圆柱形。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升降旋转装置位于所述容腔中部,所述停车层上设置有环绕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分布的多个停车位。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停车位上设置有水平轨道、推动汽车沿所述水平轨道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检测装置为刷卡机。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包括底板、驱动所述底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四根竖立滑轨、设于四根所述竖立滑轨之间且随着所述底板转动而转动的载车板、驱动所述载车板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轨道、推动汽车沿所述轨道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监控各所述停车层情况的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车辆通过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实现自动停车或取车,此过程不需要司机参与,节省找空车位的时间,停车、取车方便;除了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占用所需空间外,所述容腔内的其它空间都用来停放车辆,具有占地面积小,且利用率高的优点,并且不需在现场管理需配备保安、指挥或收费人员,运营成本低。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的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地下停车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所述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所述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化的地下停车场,包括设于地下的墙体1,墙体1形成纵向分布的容腔11,容腔11内设置有多个水平分布的停车层2,还包括在容腔11内上下移动且移动至地面的升降旋转装置3、控制升降旋转装置3的中央控制器(在图中未标注)、检测停车或取车的检测装置4,检测装置4设于地面上,检测装置4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3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热风炉余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丝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