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气胸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5535.7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淑枫 |
主分类号: | A41C3/00 | 分类号: | A41C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台北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胸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透气胸罩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胸罩配合编织型态,在胸罩结构的局部或全部区域形成联结点和网孔结构,以产生对流(透气)作用的透气胸罩结构。
背景技术
应用织物来包覆、托住乳房的内衣或胸罩,已属现有技艺。为了增加视觉美观、配戴的舒适性等情形,现有技艺揭露了一种透气内衣或胸罩的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1214801号《透气胸罩》、第99207342号《透气胸罩》或日本特许第4223834号《通气性胸罩》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这类现有技艺包括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背带(或载体)、肩带等部分;它们揭示了在罩杯内部的衬垫或胸垫上布置多数个气孔,来增加胸罩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的透气作用,提高胸罩配戴的舒适性。
一个有关现有胸罩结构在结构设计和配戴使用方面的课题是,它们通常应用背带束缚配戴者的胸部和背部,使背带和配戴者的皮肤形成紧密的黏贴或包覆型态;因此,常造成配戴者局部区域闷热、产生束痕和不舒适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胸罩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胸罩本体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已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改善现有技艺常造成配戴者局部区域闷热、产生束痕和不舒适的情形等手段,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使该胸罩结构在具备有视觉美观,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条件下,同时使该胸罩结构具有较现有结构理想的透气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具有更为理想的穿着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透气胸罩结构,其包括:一形成几何形轮廓的罩杯和连接罩杯的载体;所述载体为多个线单元编织形成一织物层的型态;以及载体至少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小于该载体其它区域的编织密度(或丹尼数),而使该局部区域(或全部区域)形成有多个联结点和网孔,以容许气流在载体和外部或配戴者之间产生对流(透气)作用,以改善已知胸罩透气性较差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载体局部区域定义有配置在罩杯之间的第一区,配置在罩杯两边的第二区和对应人体背部的第三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副区;该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也有一副区;这些副区为所述载体其它区域。该第一、二、三区的丹尼数小于该载体副区的丹尼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多个线单元在载体的局部区域分出部分线单元;所述部分线单元选择性的彼此交织构成多个联结点,并且在联结点之间形成相邻排列型态的网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的副区沿着罩杯的底端和周边轮廓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载体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该第一织物层至少局部区域的编织密度小于该第二织物层的编织密度;该多个联结点和网孔布置在第一织物层的局部区域。该第一织物层的局部区域定义有配置在罩杯之间的第一区,配置在罩杯两边的第二区和对应人体背部的第三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有一副区;该第二区和第三区之间也有一副区。该第一、二、三区的丹尼数小于副区的丹尼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罩杯和载体配置有肩带;罩杯边缘、载体边缘和肩带边缘的至少其中之一配置有蕾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胸罩结构,该罩杯之间的第一区设置有一加强部;该加强部的编织密度大于该第二织物层的编织密度。
本实用新型透气胸罩结构为一伸缩纤维布料针织制成的一体成型的衣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罩杯、载体第一、二区、副区和肩带等部分的配置情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载体第二、三区和副区的配置情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载体的一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部分线单元形成联结点和网孔的情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修正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载体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情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衍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描绘了罩杯边缘、载体边缘和肩带边缘配置蕾丝的情形。
标号说明:
10 罩杯;
20 载体;
20A 第一织物层;
20B 第二织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淑枫,未经李淑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5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钢球焊接座
- 下一篇:新型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