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采均衡注热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5651.9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花军;孙永涛;王通;马增华;孙玉豹;顾启林;刘海涛;王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曲鹏;张华卿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衡 注热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用的井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热采均衡注热阀。
背景技术
随着稠油开发和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平井以其井段长,泄油面积大,储层动用程度大,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稠油开采领域。在热采水平井注汽过程中,由于水平井水平方向比较长,沿水平井段的压力变化,储层渗透率的差异,以及在老区沿水平井段剩余油分布不均匀等这些情况就比较突出了。此时,采用常规笼统的注汽管柱,就会导致在稠油水平井注汽时,水平井段横向上吸汽不均匀的现象发生,蒸汽沿着更容易进入的地层进入地层中,难以实现蒸汽的均匀注入,降低了注汽效果,直接影响开采效果。
目前,采用注入多元热流体的方法进行稠油的开发成为海上稠油开采的一个趋势,多元热流体(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具有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对地层增能保压、对稠油具有溶解、溶胀降粘等多种作用,但多元热流体(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成分对井下工具具有很大的腐蚀作用,同时海上热采井注热流体结束后,放喷的产量远高于陆地油田稠油水平井的产量,大部分井都超过100t/d,现有的热采均衡注热阀不能很好的满足配注、放喷生产、下入、起出、防腐等热采要求,也不能避免注入流体对井下筛管的冲击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采均衡注热阀,能够满足海上热采水平井注热时的均匀配注需求,具有耐腐蚀、防冲击特性,能够有效避免注入热流体对井下防砂筛管造成的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采均衡注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换向套和转换接头;
所述换向套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外侧靠近顶端处,所述换向套与所述中心管螺纹连接,所述转换接头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底端外侧,所述转换接头与所述中心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心管顶端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连接注热管柱设备的上管柱,所述转换接头底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连接所述注热管柱设备的下管柱;
所述换向套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置有环形通道,所述换向套底端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置有导流槽,所述中心管在所述环形通道处对称设置两个注热阀孔,所述注热管柱设备的上管柱中的流体通过所述注热阀孔流入所述环形通道中,从所述导流槽流出。
上述热采均衡注热阀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注热阀孔的开口朝下,所述注热阀孔沿所述中心管轴线夹角45°方向开设。
上述热采均衡注热阀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换向套底端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置有两个销钉。
上述热采均衡注热阀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换向套顶端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换向通道流体流经面积比较大,可以有效减小放喷生产时油流的沿程阻力,具有改变注入热流体流向的功能,有效避免了对井下防砂筛管的冲击。
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具有外径小、长度短的特点,利于井下工具的下入和起出;且端部连接件均为标准连接螺纹,易于装配,防腐性能好,能够很好的适合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复杂的井身结构,提高海上稠油热采水平井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热采均衡注热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采均衡注热阀,包括中心管1、换向套3和转换接头4;换向套3套设于中心管1外侧靠近顶端处,换向套3与中心管1螺纹连接,转换接头4套设于中心管4外侧底端,转换接头4与中心管1螺纹连接;中心管1顶端开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仪器上部的注热管,转换接头4底端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连接仪器下部的注热管。
其中,中心管1外侧设置的凹面10与换向套3内侧设置的凹面11构成了环形通道12;中心管1与换向套3下端螺纹连接处对称分布2个环形的导流槽9,构成流体流入或流出的通道。中心管1在环形通道12处对称设置两个注热阀孔8,仪器上部注热管中的流体通过注热阀孔流入环形通道12中,从导流槽9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5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