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远程监控诊断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6448.3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庄哲;林建辉;刘璐;王迎科;冯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张晓东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远程 监控 诊断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车远程监控诊断平台。
背景技术
内燃机车的工作过程是复杂的动态和随机过程,任何机车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自然磨损、环境腐蚀、材料疲劳、元件老化、使用不当等,造成随着里程的增加,出现各种故障。
内燃机车故障发生的频繁程度常用故障率表示。内燃机车故障率是指内燃机车在某段时间内的故障数量与此段时间内的总工作时间之比,用λ(t)表示:λ(t)=某段时间内的故障数量/此段时间内的总工作时间。故障率反映了内燃机车使用到某阶段后单位时间内故障的概率,故又可称为故障强度。很显然,故障率愈高,可靠性愈差。
长期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内燃机车故障率是时间的函数,其故障率曲线的形状呈两头高、中间低,类似于浴盆的形状,故通常将故障率曲线称为浴盆曲线。
目前国内的内燃机列车还停留在现场诊断模式,不能及时的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燃机车远程监控诊断平台,及时的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车远程监控诊断平台,包括远程诊断中心和内燃机车检测装置,内燃机车检测装置包括柴油机检测设备、牵引装置检测设备、走形部件检测设备、数据交换机、车载计算机和移动通信网络设备,车载计算机通过数据交换机分别与柴油机检测设备、牵引装置检测设备、走形部件检测设备连接,车载计算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与远程诊断中心无线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包括3G/GPRS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和GPS定位模,3G/GPRS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和GPS定位模块分别与车载计算机连接。
远程诊断中心包括服务器和远程计算机,服务器和远程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通过移动网络与车载计算机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无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整个机车的技术水平,同时还为机车质量和性能的提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料,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有力、可靠的技术保障。通过查看机车的历史数据信息,可以预先避免故障的发生,或是及时有效地排除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远程诊断中心,1-1.服务器,1-2.远程计算机,2.内燃机车检测装置,2-1.柴油机检测设备,2-2.牵引装置检测设备,2-3.走形部件检测设备,2-4.数据交换机,2-5.车载计算机,2-6.移动通信网络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内燃机车远程监控诊断平台,包括远程诊断中心1和内燃机车检测装置2,内燃机车检测装置2包括柴油机检测设备2-1、牵引装置检测设备2-2、走形部件检测设备2-3、数据交换机2-4、车载计算机2-5和移动通信网络设备2-6,车载计算机2-5通过数据交换机2-4分别与柴油机检测设备2-1、牵引装置检测设备2-2、走形部件检测设备2-3连接,车载计算机2-5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设备2-6与远程诊断中心1无线连接。内燃机车检测装置2是整个平台的数据来源,它从机车上获得分析所需的原始的数据信息,同时把这些数据信息发送到无线传输网络上。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2-6包括3G/GPRS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和GPS定位模,3G/GPRS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和GPS定位模块分别与车载计算机2-5连接。3G/GPRS通信模块实现内燃机车检测装置与远程诊断中心的远距离通信,传输机车运行状态数据等功能;wifi通信模块实现内燃机车检测装置近距离数据传输功能;GPS定位模块可获取列车速度与位置信息,同时通过速度采集模块获取列车车轮速度,弥补当列车在隧道或信号不好的地方GPS无信号情况下的速度信息。
远程诊断中心1包括服务器1-1和远程计算机1-2,服务器1-1和远程计算机1-2之间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1-1通过移动网络与车载计算机2-5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2-6无线连接。此远程诊断中心1可设立在铁路局、机务段或厂家,他们可以通过此平台随时监控远程机车的运行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6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判定结晶器保护渣的熔化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CT成像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