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排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7219.3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隋鹏超;张宇;蔡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家昭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连接发动机、排除发动机废气的零部件,现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的端面与出气法兰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排气歧管的横管与出气法兰之间的垂直距离比较大,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高度,发动机在整车匹配过程中经常遇到车辆的发动机舱高度低,无法安装发动机等匹配难度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对车辆的发动机舱局部尺寸进行调整以达到能安装发动机的目的,然而调整发动机舱大小只能进行局部尺寸的小范围调整,否则将影响车辆美观、动力性和车辆整体布局,对于部分高度较高的发动机而言,调整发动机舱仍无法完成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低发动机高度、提高发动机与车辆匹配性的发动机排气歧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排气歧管本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由横管段和向上斜曲的斜管段顺次连接组成,所述横管段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汽缸盖连接端面连接的进气法兰,所述斜管段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增压器连接端面连接的出气法兰。
优选的是所述出气法兰端面所在平面与进气法兰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横管段与斜管段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采用上述方案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排气歧管本体由横管段和向上斜曲的斜管段顺次连接组成,缩短了出气法兰顶面与横管中心线的垂直距离,降低了排气歧管出气法兰的高度,进而降低发动机的整体高度。出气法兰端面所在平面与进气法兰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横管段与斜管段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降低了与排气歧管出气法兰连接的增压器的高度,通过调整出气法兰与斜管段的角度和降低排气歧管出气法兰高度来降低发动机整体高度,从而提高发动机与车辆的匹配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排气歧管包括排气歧管本体1,排气歧管本体1由横管段11和向上斜曲的斜管段12顺次连接组成,横管段11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汽缸盖连接端面5连接的进气法兰2,进气法兰2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汽缸盖连接端面5上。斜管段12的端部设有用于与增压器连接端面4连接的出气法兰3,出气法兰3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增压器连接端面4上。斜管段12向横管11的轴心线倾斜设置,出气法兰3端面所在平面与进气法兰2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横管段11与斜管段12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亦即横管段11中心线与斜管段12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本实施例中,出气法兰3端面所在平面与进气法兰2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0°,使出气法兰3端面所在平面顶部与进气法兰2端面所在平面倾斜,缩短了出气法兰3顶面与横管段11中心线的垂直距离,而出气法兰3顶面与横管段11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能影响增压器的增压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出气法兰3顶面与横管段11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2.6cm,最佳距离为52.6 cm。安装时增压器连接端面4与出气法兰3端面对应倾斜,二者倾斜角度相同,便于出气法兰3的安装。出气法兰3端面所在平面与进气法兰2端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出气法兰3和斜管段12的倾斜角度不能影响废气流动以及排气歧管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出气法兰3端面与进气法兰2端面之间的夹角为70°。横管段11与斜管段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降低了与排气歧管出气法兰3连接的增压器的高度,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整体高度,提高发动机与车辆的匹配性。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27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伤口敷料
- 下一篇:用于可携式通信装置的散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