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1102.2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4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治;何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组合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放坡开挖是简单经济的一种基坑支护方式,它的应用受到建筑场地、周围环境、地基土质、开挖深度和地下水位等限制。在软土地区,放坡开挖深度一般小于5m,在土质较好的情况下,最大开挖深度可达到8m左右。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较深的深基坑常采用多级放坡。排桩支护是基坑支护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排桩多用于坑深4~15m的基坑工程,做成排桩挡墙,顶部浇筑砼冠梁,它具有刚度较大、抗弯能力强、变形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施工时无振动、噪音小,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当工程桩也为灌注桩时,可以同步施工,从而有利于施工组织。当开挖影响深度内地下水位高且存在强透水层时,需采用隔水措施或降水措施。当开挖深度较大或对边坡变形要求严格时,需结合锚拉系统或支撑系统使用。
目前,基坑支护工程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土质较差、开挖深度在5m左右或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由于受开挖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采用简单放坡支护往往不能满足土坡稳定的要求。而采用排桩支护,尽管能解决支护的问题,却带来较大的工程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开挖土坡的水平位移、提高开挖土坡的稳定性、降低工程造价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它是由放坡支护结构和疏排桩支护结构形成的,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施建在所述放坡支护结构中。
形成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的疏排桩的直径大于等于300mm。
形成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的疏排桩的桩间距与直径的比值为2~7。
所述疏排桩为灌注桩或预制桩。
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为悬臂式支护结构。
所述放坡支护结构的放坡的角度小于90°。
所述基坑是深度为3~5m的软土基坑或深度为4~8m的土质较好的基坑。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放坡支护结构中加设疏排桩支护结构,能提高开挖土坡的稳定性,可增大拟开挖土坡的坡度,减少放坡占用的场地,同时能较充分地利用放坡开挖简单经济的特点,使整体支护结构的造价低于密排桩支护结构和重力式挡墙支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在图1和图2中:1、疏排桩,2、坡顶,3、基坑底部,S、D分别为疏排桩的间距和桩直径,h表示基坑开挖的深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实例的土层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图2,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它是由放坡支护结构和疏排桩支护结构形成的,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施建在所述放坡支护结构中。形成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的疏排1的直径大于等于300mm。形成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的疏排桩1的桩间距与直径的比值为2~7。所述疏排桩1为灌注桩或预制桩。所述疏排桩支护结构为悬臂式支护结构。所述放坡支护结构的放坡的角度小于90°。所述基坑是深度为3~5m的软土基坑或深度为4~8m的土质较好的基坑。
上述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为疏排桩与放坡的组合,即经土坡稳定性分析后,在拟开挖形成土坡的一定位置,以一定间距、桩径和桩长加设疏排桩1。
上述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和场地条件,初步确定开挖的坡度,并计算开挖形成土坡的稳定系数;
2)根据需要提高的土坡稳定系数,根据地基条件,对加设的疏排桩的位置、桩径、桩间距和桩长进行设计;
3)施工疏排桩1;
4)从坡顶2开始,开挖基坑;
5)对基坑底部3进行清理、整平,并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工作。
上述组合支护应用基坑深度:在软土地区为3~5m;土质较好的情况下为4~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未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锡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振动锤击式碎石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地基处理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