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文具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1529.2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2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沈利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利庆 |
主分类号: | A45C11/34 | 分类号: | A45C11/34;A45C15/0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文具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文具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文具盒。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计算机文具盒中它的文具盒的上板一般都设置计算机,而文具盒的上板一般都是旋转结构的,所述在使用时,经常要使计算机旋转震动,使用用过后会使计算机内部的零件松动,从而降低计算机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交计算机文具盒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文具盒,包括底板、边框、笔架组件、计算机上板、计算机芯片板和计算机面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的连接杆,所述边框的边沿包含有至少一个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过通孔与计算机上板相连使底板、边框和计算机上板依次连接并形成一个包含有缺口和内腔组成的腔体,所述笔架组件设置在缺口和内腔内并可横向滑动;所述计算机芯片板镶嵌在计算机上板的内侧,所述计算机面板安装在计算机上板的上方并与计算机芯片板配合接触。
所述笔架组件包含有外边框和笔架;所述外边框的一端与笔架的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笔架设置在内腔处横向移动,所述外边框设置在缺口处横向移动,
所述边框的内侧两端包含有第一弧形凸点,所述笔架的外侧边沿两端包含有第二弧形凸点;所述第一弧形凸点与第二弧形凸点相互配合卡接。
所述外边框形状为U形状,所述外边框的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笔架的外侧边沿中第二弧形凸点的两侧包含有矩形缺口。
所述连接杆与通孔均有6个。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文具盒,通过将计算机上板与底板和边框为固定连接,并将笔架设计成横向滑动式的结构,从而在需要拿文具或者放置放置时,只要移动笔架组件即可,无需旋转计算机上板,避免了计算机的零件因计算机震动而产生松动,从而提高了计算机文具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文具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文具盒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无计算机上板、计算机芯片板和计算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板、2为边框、3为笔架组件、4为连接杆、5为计算机上板、6为计算机芯片板、7为计算机面板、8为通孔、9为缺口、10为内腔、21为第一弧形凸点、22为第二弧形凸点、31为外边框、32为笔架、33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计算机文具盒,包括底板1、边框2、笔架组件3、计算机上板5、计算机芯片板6和计算机面板7;所述底板1的顶面设置有6个的连接杆4,所述边框2的边沿包含有6个的通孔8,所述连接杆4穿过通孔8与计算机上板5相连使底板1、边框2和计算机上板5依次连接并形成一个包含有缺口9和内腔10组成的腔体,此结构可以使底板1、边框2和计算机上板5相互之间固定。所述笔架组件3设置在缺口9和内腔10内并可横向滑动;通过此结构在需要拿文具或者放置放置时,只要移动笔架3即可,无需旋转计算机上板5,避免了计算机的零件因计算机震动而产生松动,从而提高了计算机文具盒的使用寿命。所述计算机芯片板6镶嵌在计算机上板5的内侧,所述计算机面板7安装在计算机上板5的上方并与计算机芯片板6配合接触。
所述笔架组件3包含有外边框31和笔架32;所述外边框31的一端与笔架32的一端旋转连接,此结构可以不用笔架组件3全部移出来,只要移动的位置,通过外边框31旋转即可以将取出来,非常方便。所述笔架32设置在内腔10处横向移动,所述外边框31设置在缺口9处横向移动。
所述边框2的内侧两端包含有第一弧形凸点21,所述笔架3的外侧边沿两端包含有第二弧形凸点22;所述第一弧形凸点21与第二弧形凸点22相互配合卡接。通过卡接配合可以固定笔架3移动后的位置。
所述外边框31形状为U形状,所述外边框31的内侧面设置有加强筋33,因人需要抓住外边框31的左右两侧时,外边框31两侧会受压力内缩,从而会损坏外边框31,当加上加强筋33,增强了内缩的阻力,从而使外边框31不易损坏。
所述笔架3的外侧边沿中第二弧形凸点32的两侧包含有矩形缺口34,通过缺口34,可以使第一弧形凸点21与第二弧形凸点22接触时降低相互之间的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利庆,未经沈利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1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