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拖曳力远程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2254.4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3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拖曳 远程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拖曳力远程测量系统,属于检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船舶产业安全问题分析:1.船舶产业总体竞争优势还不强;2.船舶研发经费投入量不足,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复杂船舶产量仍占很小比例;3.外资无序、违规进入我国造船领域;4.我国船舶工业能源资源消耗较高,与日、韩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自动控制方面,其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如船舶拖曳力测量,如今还是在线测量,通过人工直接读取拉力机的数值,无法实现自动远程测量,目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船舶拖曳力远程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拖曳力无法实现自动远程测量的不足。
船舶拖曳力远程测量系统,包括键盘、复位键、AD转换模块、单片机、液晶显示器、无线收发器、报警器、供电电源、拉力传感器和吊环,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的引脚上依次连接有键盘、复位键、AD转换模块、液晶显示器、无线收发器、报警器、供电电源,AD转换模块上连接有拉力传感器。
所述拉力传感器呈S型,上下分别安装有可调螺母,可调螺母上设有吊环。
所述AD转换模块型号为ADC0809。
所述键盘由一组常开按键开关组成,排列成4行*4列16个标准键。
所述无线收发器型号为MICRF00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力传感器测定拉力后,经单片机处理后可通过无线收发器直接发给岸上的测量人员,极为方便,具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拖曳力远程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力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中:1、键盘 2、复位键 3、AD转换模块 4、单片机 5、液晶显示器 6、无线收发器 7、报警器 8、供电电源 9、拉力传感器 10、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船舶拖曳力远程测量系统,包括键盘1、复位键2、AD转换模块3、单片机4、液晶显示器5、无线收发器6、报警器7、供电电源8、拉力传感器9和吊环10,其特征是:所述单片机4的引脚上依次连接有键盘1、复位键2、AD转换模块3、液晶显示器5、无线收发器6、报警器7、供电电源8,AD转换模块3上连接有拉力传感器9。
单片机4选用AT89C52,是美国 ATMEL 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互补型金属氧化半导体8位单片机,片内含 8K字节可擦除只读储存器(PERO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性存储生产,标准MCS-51TM的指令系统与8052产品引脚兼容,片上的闪存可以被在系统编程或者被常规的非易失性储存器编程器重复编程。
液晶显示器5选用LCD类型的,这样占用的单片机端口资源非常少;而且 LCD 显示的信息量相对来说多,还可以显示汉字,功耗较小,体积相对较小,在有限的空间内可显示更多的数据,是理想的显示元件。
所述拉力传感器9呈S型,上下分别安装有可调螺母,可调螺母上设有吊环10,用于方便与船体固定。
所述AD转换模块3型号为ADC0809,转换速度是指完成一次A/D转换所需时间的倒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转换器型号不同,转换速度差别很大。通常8位逐次比较式ADC的转换时间为100us左右,由于本系统的控制时间允许,可选8位逐次比较式A/D转换器。
所述键盘1由一组常开按键开关组成,排列成4行*4列16个标准键,目的是为了设置时间及设置密码锁的功能,保证安全性。
所述无线收发器6型号为MICRF005,用于收发无线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将拉力传感器9固定在船上,然后开动船只,拉力通过拉力传感器9转换成电信号后,经AD转换模块3处理后进入单片机4,单片机4将信号通过无线收发器6发给岸上的工作人员,当拉力超范围时,报警器7就会报警,应减少船只的动力,使用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2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