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及折叠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3754.X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童旭华;郑方彪;詹吉平;赖碧添;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旭华;郑方彪 |
主分类号: | A24B1/10 | 分类号: | A24B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401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靠 式散叶分风 折叠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烟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及折叠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密集烤烟房烘烤烟叶主要采用二种装烟方式:一种是挂杆烘烤,即将烟叶挂在杆上,然后放进烤烟房进行烘烤,通常采用烟夹夹持烟叶的方式,或者手工编织将烟叶挂在杆上的方式。其缺陷在于:将烟叶挂在杆上耗时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相同烤烟房装烟量小;同时,烟叶烤干后拆卸烟叶花费人力较多,花费时间较长。
另一种是散叶烘烤,散叶烘烤的散叶分风板由金属框架及分风条组成,使用时采用插签或散堆将烟叶放置在分风板上。其缺陷在于:在烟叶含水量大时,经常将烟叶烤坏,出现烟叶腐烂或黑斑现象,造成烟叶质量下降。
鉴于现有技术装烟方式的所述缺陷,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及折叠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烤烟人力成本,提高烤烟效率,且提高烤烟质量的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烤烟人力成本,提高烤烟效率,且提高烤烟质量的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包括分风底板和靠背架;分风底板上设置网格,网格的孔径大小与烟叶主脉大小相匹配;靠背架倾斜安装在分风底板上。
进一步,靠背架倾斜固定安装在分风底板上。
进一步,还包括连锁部件,靠背架枢接在分风底板上,通过连锁部件控制靠背架倾斜角度。
进一步,连锁部件为一个钩子,钩子设置在分风底板中部,一端固定在分风底板上,另一端钩在靠背架上。
进一步,连锁部件为两个钩子,分别设置在分风底板两端,一端固定在分风底板上,另一端钩在靠背架上。
一种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架,由上述复数个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依次首尾相接拼接而成。
进一步,相邻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连接件为“7”字型钩件,“7”字型钩件一端固定在其中一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的分风底板,另一端钩在另一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的分风底板而连接。
进一步,连接件为“U”型扣,“U”型扣开口端固定在其中一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的分风底板,而另一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的分风底板上形成插置部,插置部插入“U”型扣而连接。
进一步,“U”型扣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分风底板两端,而插置部对应设置为两个。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一般先将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拼接形成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架,并将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架置于烤烟房中,烟叶倒置竖放在分风底板上,斜靠在靠背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烤烟效率高,只需将烟叶均匀分布在分风底板上即可,且分风底板的网格孔径大小与烟叶主脉大小相匹配,烟叶不易滑落,可以快速将待烤烟叶装好,节省人力成本。
二、烤烟质量高,将烟叶斜靠在靠背架上,可以防止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倒伏,而烟叶的主脉置于分风底板的网格上,使得热气流顺畅穿过烟叶,烟叶均匀受热和排湿顺畅,提高烤烟质量。
同时,本实用新型靠背架枢接在分风底板上,通过连锁部件控制靠背架倾斜角度。使用时可灵活打开,形成适宜烟叶烘烤的角度,不使用时可折叠收藏,使用方便,且运输与收藏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架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10
分风底板1 网格11
靠背架2 连锁部件3
连接件4
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架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背靠式散叶分风折叠单元10,包括分风底板1和靠背架2。
分风底板1上设置网格11,网格11的孔径大小与烟叶主脉大小相匹配,网格11的孔径大小可以为1cm*1cm至5cm*5cm,以致于烟叶不易滑落,从而可使烟叶均匀分布在分风底板1上,烘烤时通风顺畅。
靠背架2倾斜安装在分风底板1上,烟叶靠在靠背架2上,防止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倒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旭华;郑方彪,未经童旭华;郑方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3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构改进的棚板连接器
- 下一篇:轮毂抛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