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包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4817.3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5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祥林;吴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祥林 |
主分类号: | B65F1/06 | 分类号: | B65F1/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7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171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包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是一种打包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一种用于装填垃圾、废弃物的容器,为了使用卫生,常常会在垃圾桶内放置垃圾袋,以方便垃圾打包处理,且不会对垃圾桶本身造成污染。现有此类功能的垃圾筒结构多样,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02201394U,授权公告日2012年4月25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便携式垃圾桶”,其主要结构在于垃圾桶本体下端连接有固定支架,且垃圾桶本体底部设置有垃圾袋抽出孔,通过该种结构,方便垃圾桶内垃圾袋的更换操作。还有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02321374U,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11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便携防虫垃圾桶”,其公开了一种防止垃圾袋脱离垃圾桶桶口的固定圈,固定圈放置于垃圾桶桶口处压紧垃圾袋袋口。以上两件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垃圾桶虽然具备特定的功能,但功能依然较为欠缺,例如:未设有垃圾袋打包装置,导致处理装满垃圾的垃圾袋时,容易使垃圾掉出垃圾袋,较不卫生。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公开一些自动或手动打包装置,但结构相对复杂,操作使用较为不便,较难适用于垃圾桶内垃圾袋的打包。为此,现有的垃圾桶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打包垃圾桶,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功能较为单一,垃圾袋打包操作较为不便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打包垃圾桶,该垃圾桶包括桶体和扎口装置,桶体底部设有存放卷筒式垃圾袋的存放盒,存放盒设有与桶体内部相通的出袋口,通过设置存放盒和出袋口,方便垃圾桶内垃圾袋的更换操作。该打包垃圾桶的主要结构在于所述扎口装置位于所述桶体顶部的侧面,扎口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旋转置于安装座内的齿轮、防回转压爪、刀架、带轮,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桶体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座设有与所述桶体内部相通的扎袋操作口,扎袋操作口的入口位于所述桶体端口处,所述齿轮、刀架位于所述扎袋操作口一侧,所述防回转压爪位于扎袋操作口另一侧,防回转压爪、刀架分别连接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防回转压爪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与所述齿轮中位于扎袋操作口内的齿部相抵,所述刀架设有始终位于扎袋操作口内的拐臂,且刀架连接有随刀架转动时切割扎带操作口的刀片。通过设置上述扎口装置,可对垃圾袋袋口进行快速包扎,操作使用较为方便、卫生。
所述扎口装置的安装座内设有缓冲所述刀架转动的缓冲拐臂,缓冲拐臂一端与所述刀架的拐臂活动相抵。在安装座内增设缓冲拐臂主要是为了防止刀架转动过快,提高刀架转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缓冲拐臂的设计方案有以下两种:方案一,所述缓冲拐臂固定于安装座内,缓冲拐臂自身具有弹性。方案二,所述缓冲拐臂旋转置于安装座内,且缓冲拐臂连接第三复位弹簧,在第三复位弹簧作用下,缓冲拐臂与所述安装座内的限位柱相抵。该两种方案均能实现相同的目的。
所述带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为可卸式连接。带轮是用于放置包扎垃圾袋袋口的胶带,将带轮设计为可卸式,方便胶带的安装使用。
所述桶体顶部桶口连接黏胶。在桶体端口设置黏胶的目的是用于黏住垃圾袋的袋口,防止因袋口零乱而影响垃圾的丢入操作。
所述桶体桶口与黏胶之间为可卸式连接。该结构方便黏胶的更换操作。
具体黏胶的设计方案为:所述桶体顶部端口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嵌入一圈黏胶。
所述存放盒底部设有翻盖,翻盖与存放盒底部之间扣接。该结构方便卷筒式垃圾袋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为简单,垃圾袋打包操作较为方便,使用较为卫生,适合作为可打包垃圾袋的垃圾桶使用,或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扎口装置壳盖为打开状态。
图中序号的名称为:1、桶体,101、出袋口,102、存放盒,103、安装座,2、黏胶,3、扎口装置,301、扎袋操作口,302、齿轮,303、防回转压爪,304、第一复位弹簧,305、缓冲拐臂,306、第三复位弹簧,307、刀架,3071、拐臂,308、第二复位弹簧,309、刀片,310、滑槽,311、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祥林,未经周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4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含缩水甘油酯的精炼植物性油
- 下一篇:吡啶并嘧啶类PLK1抑制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