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连接器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5430.X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豪明 |
主分类号: | H01R13/622 | 分类号: | H01R13/622;H01R13/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连接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接头,尤其涉及一种USB连接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USB连接器作为标准输入/输出件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USB连接器包括USB插头和USB插座,USB插头和USB插座对插后,可以读取USB插座所属设备中的数据并通过数据线传输至该数据线的另一端,通过另一对连接器传输至目标设备中。但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可能因USB插头和USB插座之间的松动而出现数据传输状态不稳定,影响传输效果,在汽车行驶环境中该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提供了一种连接可靠的USB连接器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USB连接器连接结构,包括USB插头及USB插座,所述USB插头套设第一外壳,所述USB插座套设第二外壳,在所述USB插头和USB插座对插后,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进行螺纹连接,形成一容纳所述USB插头和USB插座的容纳部。
本实用新型在USB插头和USB插座对插连接后,再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进行螺纹连接,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好后,形成一固定的容纳部,该容纳部刚好将插接后的USB插头和USB插座固定于其内部,保证USB插头和USB插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有效防止USB插头和USB插座之间的松动,确保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外壳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USB插头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USB插头与第一外壳的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USB插座与第二外壳的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螺纹连接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另一实施例中的USB插座与第二外壳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USB连接器连接结构,包括USB插头10及USB插座20,USB插头10套设第一外壳11,USB插座20套设第二外壳21,第一外壳11的内壁设有螺纹11c,第二外壳21的外壁上也设有螺纹(未标示),在USB插头10和USB插座20对插连接后,第二外壳21上的螺纹旋转卡入第一外壳11的螺纹中,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容纳部30,该容纳部30刚好将插接后的USB插头10和USB插座20固定于其内部,保证USB插头10和USB插座20之间的连接可靠。
如图1、2和3所示,第一外壳11上包括供USB插头10端部线束通过的第一端头11a,容纳USB插头10的直筒11b,和绕直筒的螺纹11c,装配时,USB插头的线束穿过直筒11b后,再插入第一端头11a中,由于第一端头11a的内径和USB插头10的线束相适应,即略大于线束的直径,当USB插头10接线束的端部抵第一端头11a时,因第一端头11a的内径小于其穿过所需的内径大小,起到限位作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优化的,如图6所示,USB插座20和第二外壳21一体注塑成型,连接更可靠。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豪明,未经张豪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5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