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拖拉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6470.6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贺亮;朱思洪;周永清;沈煜;朱校辰;陈茂龙;李俊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拖拉机 全浮式 驾驶室 悬置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拖拉机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型农业机械逐渐深入普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对工作过程中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无减震驾驶室的拖拉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需求。目前国内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在驾驶室与底盘之间安装橡胶垫片,之间采用刚性螺栓联接。因此,设计一种拖拉机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结构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舒适性较好的拖拉机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型拖拉机驾驶室全浮式悬置结构,由驾驶室1、后悬置上支座2、后球铰杆上支座3、后球铰杆4、后减震器上支座5、后球铰杆下支座6、后悬置下支座7、后减震器8、后驱动桥9、后空气弹簧10、后空气弹簧上支座11、前球铰杆下支座12、前球铰杆13、前球铰杆及减震器上支座14、前悬置上支座15、前减震器16、前悬置下支座17、前空气弹簧18、前空气弹簧上支座19、车架20、节流阀21、附加空气室22、气泵23等组成。驾驶室1与后悬置上支座2、前悬置上支座15通过螺栓刚性连接或焊接为一体。后球铰杆上支座3、后减震器上支座5、后空气弹簧上支座11与驾驶室后悬置座2在对应的销孔位置处采用销联接。前球铰杆及减震器上支座14、前空气弹簧上支座19与前悬置上支座15在对应的销孔位置处采用销联接。后球铰杆4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后球铰杆上支座3、后球铰杆下支座6以球铰副联接。后减震器8上端销孔与后减震器上支座5上对应的销孔采用销联接,下端销孔与后悬置下支座7上对应的销孔采用销联接。后空气弹簧10上端销孔与后空气弹簧上支座11上对应的销孔采用销联接,下端销孔与后悬置下支座7上对应的销孔采用销联接。后悬置下支座 7与后驱动桥9之间使用螺栓联接。前球铰杆13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前球铰杆及减震器上支座14、前球铰杆下支座12以球铰副联接。前球铰杆下支座11与车架19之间采用螺栓联接。前减震器16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前球铰杆及减震器上支座14、前悬置下支座17对应的销孔采用销联接。前空气弹簧18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前空气弹簧上支座19、前悬置下支座17对应的销孔采用销联接。前悬置下支座17与车架20之间使用螺栓联接。每个空气弹簧通过管路都与附加空气室22相联接,管路之间安装有一个节流阀21,附加空气室22与1个气泵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四个球铰杆以球铰副形式联接驾驶室与车架,安装非线性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和液压式减震器作为阻尼元件。悬置结构简单、驾驶室与车架连接可靠,驾驶室可实现全浮式6自由度运动,并且实现高度调节,驾驶室具有震动响应小,隔振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拖拉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主视图;图2是一种大型拖拉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俯视图。图3是空气弹簧与附加空气室联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大型拖拉机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结构,是由驾驶室1、后悬置上支座2、后球铰杆上支座3、后球铰杆4、后减震器上支座5、后球铰杆下支座6、后悬置下支座7、后减震器8、后驱动桥9、后空气弹簧10、后空气弹簧上支座11、前球铰杆下支座12、前球铰杆13、前球铰杆及减震器上支座14、前悬置上支座15、前减震器16、前悬置下支座17、前空气弹簧18、前空气弹簧上支座19、车架20等组成。当拖拉机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地面激振信号通过车轮,经后驱动桥9传至车架20、车架带动前球铰杆下支座12、前悬置下支座17、后悬置下支座7一起运动,激励悬置导向机构后球铰杆4、前球铰杆13绕球铰副的中心做转动,运动由上球铰副传递到驾驶室,驾驶室1作6自由度的振动。同时,弹性元件后空气弹簧10、前空气弹簧18在激振力作用下压缩或拉伸来吸收激振能量,每个空气弹簧 在振动过程中与附加空气室之间气体产生流动,节流阀21对气体产生阻滞,从而产生一定的阻尼。在驾驶室振动过程中后减震器8、前减震器16上下缸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消耗激振运动的能量,从而减小驾驶室和车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提高了舒适性。并且,通过调节气泵23输入附加空气室的气体压力,可以调节空气弹簧的充气压力,进而调节空气弹簧在平衡位置的高度,从而实现调节驾驶室的高度。
除以上实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6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高强度农药阻隔瓶
- 下一篇:工艺家居加工用多功能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