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微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37440.7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5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彦彪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何办君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美容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微针组件。
背景技术
角质层是皮肤最重要的保护层,也是营养物质渗透入皮肤的障碍层。为了提高营养物质的透皮渗透性,就须借助促渗专用工具,打开皮肤吸收的障碍层。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电动微针,其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微针组件和驱动机构,微针组件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和推杆,使用时,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臂抵推推杆向下移动,带动与推杆连接的活动座同步下移,活动座底端的微针刺穿皮肤角质层,帮助营养物质高效渗透。
微针组件是电动微针中最核心、可更换的部分,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微针组件仍然存在有不足之处:活动座由凸楞部和圆筒体分体组装而成,容易发生倾斜接合或脱离,不仅组装费时费工,而且抗变形性能差,易导致微针倾斜作用于皮肤,造成微针刺入深度不均,过深则会刺破真皮层,过浅则无法穿透角质层,使营养物质无法到达目标部位;固定座内的槽楞与活动座上的凸楞相互凹凸配合,由于槽楞和凸楞的高度一般为5毫米,配合行程较短,活动座容易在移动过程中被卡住,故障率高;微针一般采用钢针,针的直径为0.07-0.2毫米,使用过程中,会有痛感、出血或划痕的情况,因而使用前需用麻药,使用后需一周左右的时间恢复;针的有效高度通常为0.25、0.5、1.0、1.5、2.25毫米,操作者难以把握微针的刺入深度,安全性无法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电动微针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微针组件,是电动微针的必要组件之一,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和推杆,固定座由上下相连的推杆套筒和腔筒组成,活动座置于固定座的腔筒内,活动座的底端设有微针针片,微针针片上包含有多条微针,活动座的上部为凸楞部,下部为圆筒体,两者一体成型;所述圆筒体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外圈;所述的微针针片选用合金针片或微针晶片。
所述的凸楞部高度为10毫米,所述的圆筒体高度为5毫米。
圆筒体底部的外圈高度为0.1-0.4毫米。
微针针片为合金针片时,合金针片为直径7.2毫米的圆形针片;微针针片为微针晶片时,微针晶片为面积4-30平方毫米的矩形晶片。
所述微针的针数为40-150,面积为4-42平方毫米,有效高度为50-400微米。
所述的腔筒内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槽楞,槽楞的高度为10毫米。
所述的凸楞部设置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凸楞,与腔筒内的槽楞相互凹凸配合。
所述的推杆装于推杆套筒内,与凸楞部通过螺纹连接;推杆上设置有轴肩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推杆上的轴肩,另一端抵接于固定座。
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动微针的外螺纹。
固定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动微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微针组件,其有效益处在于:
1、活动座为一体式结构,替代了传统的分体式结构,避免上、下部倾斜接合或脱离,组装简易、结构稳定、抗变形性能好;
2、通过加长凸楞和槽楞的长度,能避免活动座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被卡住,防止故障的发生;
3、活动座上设置有外圈,可限制微针刺入深度,既保护针片也保护皮肤。
4、微针针片选用合金针片或微针晶片,替代以往使用的钢针,避免造成皮肤有划痕;
5、通过微针组件与电动微针的不同深度刻度的配合,在电动微针的助力下,针体达到只穿透角质层,而不进入皮肤真皮层,从而达到无痛,不出血,无需麻醉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彦彪,未经陈彦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37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疗设备智能手控器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扩张毛孔美容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