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1281.8 | 申请日: | 2013-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肖玉华;苏志强;王建军;李奉波;赵秀珍;孟秋红;王斌;蒋旭祖;王群;谢大谋;王观忠;任毅;秦英;刘花;李红;张振国;杨廷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玉华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65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串油型 二级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原油从出气管中溢出的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
背景技术
输油管线上的油气分离装置的气包分离出的气体,在供炉子加温时,经常发生串油、堵塞气管线、跑油现象,致使炉子无法加温。进过对现场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这是由于二级分离气包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防止原油从出气管中溢出的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部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进油管、出油管和出气管均与壳体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空腔中设置有与出气管相固定的圆筒状二级分离包,二级分离包的内部空腔与出气管相连通,二级分离包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二级分离包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浮球,所述二级分离包设置有对浮球限位的环形座。
壳体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壳体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含气原油从进油管进入壳体的空腔中,气体从原油从分离出来,分离气体后的原油从出油管流出。分离出来的气体首先进入壳体空腔的上部,再由通气孔进入到二级分离包中,进而从出气管中溢出,实现油气分离。从出气管溢出的气体,可供加热装置加热之用,以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当壳体中的油面上升时,浮球也会随之上升,以便对出气管形成堵塞,可有效防止原油从出气管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和出气管上均设置有手动阀门。通过手动阀门的控制,可实现进油管、出油管和出气管的开启和关断,以便于二级分离气包装置的维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防串油型二级分离气包装置,通过在壳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与出气管相连通的二级分离包,二级分离包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且二级分离包中设置可随油面上下运动的浮球,当壳体空腔中的油面上升时,浮球会随之上升形成对出气管的堵塞,有效避免了原油从出气管中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分离气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油管,3出油管,4出气管,5二级分离包,6通气孔,7浮球,8环形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二级分离气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壳体1、进油管2、出油管3、出气管4以及二级分离包5;壳体1的两端开口、内部为圆柱形空腔。进油管2固定于壳体1的下部,并与壳体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以便原油进入到壳体1的内部空腔中。出油管3固定于壳体1的底部,并与壳体1的内部空腔相通,以便原油从出油管3中流出。出气管4设置于壳体1的顶端,以便壳体1中的气体从出气管4中溢出。进油管2、出油管3和出气管4上均设置有手动阀门,以便控制进油管2、出油管3和出气管4的通断状态,以便于整个二级分离气包装置的维修和更换。
二级分离包5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空腔中,其为圆筒形状,二级分离包5的上端固定于出气管4上,二级分离包5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6,以便壳体1空腔中的气体进入到二级分离包5的内部空腔中,再由出气管4流出。二级分离包5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浮球7,浮球7可随壳体1中的油面在二级分离包5中的空腔中上下运动,二级分离包5的底部为对浮球7限位的环形座8。
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油从进油管2中进入,在壳体1的内部空腔中实现油气分离;分离后的原油部分由出油管3流出,气体进入壳体1空腔的上部,并经由通气孔6进入二级分离包5中,最终由出气管4溢出。在出油不畅的情况下,壳体1空腔中的油面会上升,浮球7也会随油面而上升,进而实现对出气管4的堵塞,避免了原油从出气管4中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玉华,未经肖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1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冷暖风机
- 下一篇:一种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