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橡皮布表面加工用环式连续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2219.0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毛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3 | 分类号: | B24B7/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橡皮 表面 工用 连续 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橡皮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砂辊式连续磨床技术领域,应用于印刷橡胶布表面连续磨削加工。
背景技术
在印刷橡皮布的生产过程中,最后的工序是对印刷橡皮布的表面进行磨削,印刷橡皮布一般要进行三次磨削,二次粗磨和一次精磨,以保证印刷橡皮布的平整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指标,满足印刷的需求。目前,用于印刷橡皮布表面磨削的连续磨床都是一端送料,另一端收料,进行单次磨削的,如图2所示:放卷架13、印刷橡皮布15、转向辊1、磨头装置7、砂辊8、进给辊9、收卷架14。磨削时将成卷的橡皮布放在放卷架上经转向辊送至砂辊进行磨削,再经转向辊从另一端的收卷架上收卷,如此往复三次,完成整个印刷橡皮布表面的磨削过程。这种加工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印刷橡皮布经过一次磨削后,要从收卷架上搬下,再重新放上另一侧的放卷架上,开始下一次磨削过程,一卷印刷橡皮布长约60米~120米左右,重达100公斤~200公斤左右,因此费时、费力、效率低;为保证印刷橡皮布的磨削精度,在磨削过程中需要使印刷橡皮布保持恒定的张力,在放卷架和收卷架上装有张力控制机构,但印刷橡皮布在磨削时的收、放卷卷径比约为1∶3,因此张力控制的精度较难保证,且设备投资大;用目前的方法进行印刷橡皮布的磨削时,一卷印刷橡皮布的头部和尾部都缝接有引布,在磨削印刷橡皮布头部和尾部时,引布与收卷架和放卷架连接,以保证印刷橡皮布的正常传送和张力,但由于引布和印刷橡皮布的物理特性不一致,它们的缝合部位在一定的张力下会产生不平整现象,影响磨削的精度,一般在头、尾部都会造成0.5米左右的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的缺陷,从工艺的角度出发,对上述印刷橡皮布连续磨床的结构加以改进,设计一种能使印刷橡皮布的三次表面磨削过程循环连续完成;能保持磨削过程中恒定的张力;并且在磨削过程中取消引布的印刷橡皮布表面加工用环式连续磨床。
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磨头装置、砂辊、进给辊、转向辊、托辊、动力辊、变频电机、缝头机构、贮布辊、重力张紧辊、配重块、纠偏辊、放卷架、收卷架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式连续磨床的机架前部设有磨头装置,磨头装置内包含有砂辊和进给辊,动力辊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经过电磁离合器由变频调速电机驱动,贮布辊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上,机架的后部设有缝头机构,转向辊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转向辊中间设有重力张紧辊,张紧辊下设有可调节的配重块,转向辊中间设置有纠偏辊;所述的贮布辊的数量在5~10对的范围内。
实施该技术后的明显优点和效果是:由于整卷印刷橡皮布在磨削过程中是一个闭合的环型,无收放卷时的卷径变化,通过重力张紧辊和配重块调整好张力后,整个加工过程张力平稳,而且调整结构简单;由于在循环磨削过程中取消了引布,印刷橡皮布的缝合部位平整,保证了磨削精度,减少了印刷橡皮布头、尾部的报废;由于三次磨削循环连续进行,无需来回搬运印刷橡皮布卷。因此,保证了磨削精度,减少了产品废品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印刷橡皮布表面磨削连续磨床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向辊、2-贮布辊、3-重力张紧辊、4-配重块、5-纠偏辊、6-托辊、7-磨头装置、8-砂辊、9-进给辊、10-动力辊、11-变频电机、11-1-电磁离合器、12-缝头机构、13-放卷架、14-收卷架、14-1收卷电机、15-印刷橡皮布、15-1-缝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附图1,整卷印刷橡皮布15放置在放卷架13上,通过引导带将印刷橡皮布15沿运行方向依次经过转向辊1、贮布辊2、重力张紧辊3、纠偏辊5、托辊6、磨头装置7、动力辊10,印刷橡皮布卷全部放出后,在缝头装置12上将头部和尾部缝合,缝合部位形成缝头15-1,整卷印刷橡皮布15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2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磨边机的传送装置
- 下一篇:油管中心孔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