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导槽密封条及汽车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2438.9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4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许曙光;马良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4 | 分类号: | B60J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密封条 汽车 车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及汽车车门。
背景技术
目前车门的玻璃前导轨一般为滚压件,玻璃导槽密封条在前玻璃导轨部分一般直接插入,利用密封条的倒齿结构将密封条固定在导轨凹槽中,如图1所示,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内侧唇边和外侧唇边是反扣在前导轨的止口上。这种结构对密封条外侧唇边的固定作用比较弱,在安装后视镜的过程中,外侧唇边部分容易从止口中滑出,不仅影响装配效果和外观质量,在玻璃升降过程中还容易引起卷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及汽车车门,能够使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安装更加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应用于汽车车门中,所述汽车车门的门内板和窗框加强板上焊接有玻璃前导轨,所述玻璃导槽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玻璃前导轨中,其中,所述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设置有一对应所述玻璃前导轨上凹槽的凸起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齿结构设置在所述外侧唇边的卡接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所述汽车车门的门内板和窗框加强板上焊接有玻璃前导轨,所述玻璃前导轨中安装有玻璃导槽密封条,其中,所述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设置有一对应所述玻璃前导轨上凹槽的凸起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齿结构设置在所述外侧唇边的卡接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增加了一个凸起齿结构,利用玻璃前导轨上自带的凹槽,将该凸起齿结构卡入凹槽中即可使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安装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对玻璃导槽密封条的结构改变不大,不需要更改玻璃前导轨结构,但能够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安装效果和外观质量,又不会导致成本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玻璃导槽密封条在玻璃前导轨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玻璃导槽密封条在玻璃前导轨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现有的玻璃导槽密封条 2内侧唇边 3外侧唇边
4后视镜底座 5玻璃前导轨 6门内板
7窗框加强板 8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导槽密封条
9凸起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内侧唇边和外侧唇边是反扣在前导轨的止口上。这种结构对密封条外侧唇边的固定作用比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及汽车车门,能够使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安装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导槽密封条,应用于汽车车门中,所述汽车车门的门内板和窗框加强板上焊接有玻璃前导轨,所述玻璃导槽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玻璃前导轨中,其中,所述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设置有一对应所述玻璃前导轨上凹槽的凸起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齿结构设置在所述外侧唇边的卡接部分。
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增加了一个凸起齿结构,利用玻璃前导轨上自带的凹槽,将该凸起齿结构卡入凹槽中即可使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安装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对玻璃导槽密封条的结构改变不大,不需要更改玻璃前导轨结构,但能够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安装效果和外观质量,又不会导致成本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所述汽车车门的门内板和窗框加强板上焊接有玻璃前导轨,所述玻璃前导轨中安装有玻璃导槽密封条,其中,所述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设置有一对应所述玻璃前导轨上凹槽的凸起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齿结构设置在所述外侧唇边的卡接部分。
本实用新型在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外侧唇边增加了一个凸起齿结构,利用玻璃前导轨上自带的凹槽,将该凸起齿结构卡入凹槽中即可使玻璃导槽密封条的安装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对玻璃导槽密封条的结构改变不大,不需要更改玻璃前导轨结构,但能够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既提高了安装效果和外观质量,又不会导致成本增加。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导槽密封条进行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2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