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3582.4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7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曹燕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格雷斯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2 | 分类号: | B29C4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塑 机料筒 红外 节能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是通过电热管辐射放热来进行加热的。红外电热管的辐射是360度的,其中一部分的红外线辐射被保温材料所吸收,故现有的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的被利用于加热原料,热量流失到了周围环境当中,使车间温度升高,使工作人员长期高温作业,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其目的:充分利用电热管的热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包括筒形的壳体,壳体的内部依次设有反射层、若干根红外电热管组成的发热层和铝合金导热层,红外电热管的电源线从壳体中延伸出来并与设置在壳体外的连接器连接。
优选的,红外电热管沿壳体的轴向设置。
优选的,反射层的材质为银。
优选的,壳体与反射层之间填充有玻璃棉。
优选的,壳体由两半组成,两半的同一侧相铰连,另一侧边通过卡扣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电热管辐射出的一部分 红外线直接辐射料筒内并对料筒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红外线经过反射层反射后再对料筒进行加热,减少了红外线辐射到工作环境中的量,使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的外壳温度保持在45度到70度之间,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壳体 11.卡扣 2.反射层 3.红外电热管 31.电源线 4.铝合金导热层 5.连接器 6.玻璃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示意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包括筒形的壳体1,壳体1的内部依次设有银制的反射层2、若干根红 外电热管3组成的发热层和铝合金导热层4,红外电热管3的电源线31从壳体1中延伸出来并与设置在壳体1外的连接器5连接,通过红外电热管3辐射出的一部分红外线直接辐射料筒内并对料筒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红外线经过反射层2反射后再对料筒进行加热,减少了红外线辐射到工作环境中的量,使该红外节能电热圈的外壳温度保持在45度到70度之间,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红外电热管3沿壳体1的轴向设置,方便固定装配和维修。
壳体1与反射层2之间填充有玻璃棉6,增加隔热效果,减少了了热量通过热传导的形式损失掉。
壳体1由两半组成,两半的同一侧相铰连,另一侧边通过卡扣11相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
以上就是一种用于注塑机料筒的红外节能电热圈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其优点:结构简单实用,安装拆卸方便;充分利用了电能,减少了能源的损耗,节约了能源,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格雷斯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格雷斯环保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3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