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厢式车体表面风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7428.4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2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鹏;曹立峰;黄恒;曾建豪;刘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3/00 | 分类号: | B62D33/00;F15D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车体 表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节能减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厢式车体表面风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厢式运输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作高效、载重量大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轻纺货物、煤炭、沙石等货物的运输作业中。由于厢式运输车的车厢体是独立的长方体结构,并且车体长,在行驶的过程中,厢体表面所受到的风的阻力比较大,而大风阻意味着厢式运输车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相关研究表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燃油的很大一部分消耗在空气与车厢厢体表面的摩擦力,即阻力。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减少,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使命,交通运输工具是能量消耗的重要方面,减少车辆运输阻力,特别是风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厢式车体表面风阻的装置,目的在于通过简便易行的技术手段,解决目前厢式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厢式车体表面所受风阻大,增加燃油消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降低厢式车体表面风阻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厢式车体表面的降阻箱、以及用于向降阻箱内输送气流的气流供给系统;
所述降阻箱包括空气腔、以及用于排出空气腔内部气流的气膜板。
所述气膜板上阵列分布有多个与空气腔连通的、且用于使气膜板表面形成气流层的斜切式气流孔。
所述斜切式气流孔与厢式车体表面的夹角在25°~35°之间,最好是30°。所述气流供给系统包括气泵、以及连接空气腔与气泵之间的管路,管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
气膜板上阵列分布有多个与空气腔连通的、且用于使气膜板表面形成气膜层的斜切式气流孔。车辆行驶中,厢式车体的表面通过气膜层间接与外部高速空气流接触,通过该气膜层与外部高速空气流接触、摩擦,大大减小了汽车行驶的风阻,由此带来的效果是,不仅节省了燃油的消耗,而且使汽车行驶更加稳定、安全。
本实用新型简便易行,造价低廉,降阻效果好,便于推广普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气膜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降低厢式车体表面风阻的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厢式车体1表面的降阻箱7、以及用于向降阻箱7内输送气流的气流供给系统;
所述降阻箱7包括空气腔7-1、以及用于排出空气腔7-1内部气流的气膜板5。气膜板5上阵列分布有多个与空气腔7-1连通的、且用于使气膜板5表面形成气膜层8的斜切式气流孔6。
所述斜切式气流孔6与厢式车体1表面的夹角在25°~35°之间,最好为30°。斜切式气流孔6直径约2mm,各斜切式气流孔6之间的间距及行距约8mm。
所述气流供给系统包括气泵2、以及连接空气腔7-1与气泵2之间的管路4,管路4采用软管,气泵2采用普通的微型气泵。为具有可调性,管路4上设置了流量控制器3。
气泵2将外部的空气通过管路4输送到空气腔7-1内,在空气腔7-1内形成持续聚集的高速气压流,高速气压流通过斜切式气流孔6,高速的、持续的流出气膜板5,并在气膜板5表面形成内部渗透空气的气膜层8。由于气膜层8是不断产生和耗灭的,所以本装置也称为动态渗透空气法降阻装置。气膜层8的产生,需要借助于气泵2的能量,而气泵2产生气流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只有当气泵2消耗的能量远小于气膜层8减阻节省的能量,该气膜层8减阻才有节能效果。
车辆行驶时,(气膜层8与外部高速空气流9相交于两气流交界处10),厢式车体1的表面通过气膜层8间接地与外部高速空气流9摩擦,替代了厢式车体1的表面直接与外部高速空气流9的摩擦。这种以气膜层8替代厢式车体1的表面的手段,不仅减小了车辆行驶的风阻的,节省了燃油的消耗,而且使汽车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7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阀门丧动结构
- 下一篇:机动车门槛使用的门框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