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过滤油雾颗粒的新型风管导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9737.5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刁永发;李攀;范红兵;王双芷;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5/12 | 分类号: | B01D4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颗粒 新型 风管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油雾净化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过滤油雾颗粒的新型风管导流片。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为了冷却刀具和工件,常常使用乳化液或机油作为冷却液进行喷淋。在此过程中冷却液吸收热量而蒸发,产生大量的油雾颗粒。油雾颗粒的直径约为2μm~10μm。人体长期接触油雾会导致眼、鼻和咽喉的健康问题和皮炎、类脂性肺炎、气喘病慢性病及肺病。有人还调查得出长期接触金属加工液油雾有致癌危险的结论。在某些环境中,油雾易着火,增加了火灾隐患。
在使用一般的净化系统时,由于油雾颗粒具有较大粘性,尝尝会附着在系统排风管的管壁及弯头处,清洗极为不便,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过滤油雾颗粒的新型风管导流片,以解决现有设备净化效果不佳,及不便于拆卸和清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过滤油雾颗粒的新型风管导流片,包括导流片,引流槽,底座,沟槽,储液盒,塞阀,挡板,固定扣,所述的导流片为弧形薄钢板,导流片一侧带有U型引流槽,若干导流片排成一排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对应U型引流槽底部的位置设有一沟槽,若干导流片外侧的底座上还固定有一块挡板,底座在靠近挡板一边的侧面安装有储液盒,储液盒上部端口对应位于与沟槽的端口下方,底座底面还有固定扣。
所述的导流片表面电镀一层金属膜。
所述的沟槽截面为V字型,横向坡度为5‰。
所述的储液盒下面有一出口,出口处安装有塞阀。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导流片对风管中的油雾颗粒进行捕集,再利用引流槽和沟槽将液态的油雾冷却液收集到储液盒中,集中进行回收处理。每隔一段时间,还可将该装置方便地拆卸下来,对导流片和底座等部分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过滤油雾颗粒的新型风管导流片。该装置一般安装在排风管的弯头处。安装时,只需将弯头内挡板拆开,将该装置放入弯头风道内,然后将底部的固定扣8扣上即可。同时,导流片的最外侧装有挡板7,其作用是当将导流片1装入弯头时,挡板7作为弯头管壁与原有风管壁贴合,以免气流泄露出来。
系统工作时,裹挟着细小油雾颗粒的空气流进排风管。当流经弯头处时,油雾颗粒受到强制对流和风管变向时离心力的双重作用作用,其会与导流片1发生碰撞(或颗粒之间相互碰撞聚合之后再与导流片碰撞。由于油雾颗粒的粘性较强,会吸附在导流片1上形成一层油膜。持续不断的油雾颗粒的碰撞使导流片1上的油膜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风力和导流片1的双重作用,油膜被慢慢聚集在导流片1末端的引流槽2内。由于引流槽2设计为反向U型,即使风速过大,油膜被从引流槽2内吹溅出来,仍然会顺着U型的角度重新碰撞到导流片1上,进而再次被收集到引流槽2内。所以不会担心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当油膜聚集到一定程度,即其自身重力大于其表面张力时,大颗的油滴会顺着引流槽流入底座3的沟槽4中。从各个导流片1收集并排至沟槽4中的油滴,会慢慢聚集起来。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顺着横向的斜坡流出,最后被收集到储液盒5内。
当系统不工作时,打开储液盒5底端的塞阀,可将液态的油雾冷却液导出,回收起来再进行利用。底座上的固定扣8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风管中。需要对导流片1进行清洗时,只需将两个固定扣8打开,小心地将底座连同导流片1慢慢抽出即可。
上述的引流槽2,槽口宽约为7-8mm;沟槽4最深处约为2cm,横向坡度一般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9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