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板、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0733.9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孟辉;林瑞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S8/00;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光板 具有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面微结构的导光板、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LCD不是自身发光性的显示装置,因此需要利用外部光源来达到显示的效果,如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就是LCD中所广泛应用的技术,而导光板又是背光模块中一个重要的组件,其主要是用来引导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导光板会在导光板表面上形成导光图案将光反射或扩散,使光传播遍及至导光板整个区域,以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再射出。
习知导光板的导光图案的成型方法有利用射出成型,在导光板上形成导光图案;亦有利用对导光板的材料施以压力加工,以压合的方法形成导光图案。而且亦可利用热滚压制程来制造导光图案,不过导光板在热滚压制程中仅有单面网点,而单面网点在滚压制程中常有辉度不足的现象,为提升辉度增益业界皆采用单面网点加结构板材的方式加工,此方法虽能有效增益辉度,但制作不易且原材费用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导光板的上下表面滚压出适合的结构图形,以达到提升导光板辉度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为出光面,该第一表面具有均匀排列的复数个第一结构,该第二表面具有复数个第二结构,该第一结构为凹陷部,该凹陷部于该第一表面处形成开口,相邻的两个该开口相距第一距离,该开口的宽度为第一宽度,该凹陷部的深度为第一深度,该第一距离的范围为15-25μm,该第一宽度的范围为15-25μm,该第一深度的范围为5-20μm。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距离为20μm,该第一宽度为20μm,该第一深度为17μm。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凹陷部自该第一表面朝该第二表面汇聚形成第一端部,且该第一端部未到达该第二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该第一端部相距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的范围为30-90μm。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结构为三角形或梯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结构为等腰三角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凹陷部的表面具有复数个微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结构为网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更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如上所述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均具有微结构,且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具有特定的数值,可提升导光板辉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热滚压制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辅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0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