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矩形条状压敏电阻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1684.0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同;曾清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科电子(惠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05 | 分类号: | H01C7/105;H01C13/02;H01C1/14;H01C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5162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条状 压敏电阻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矩形条状压敏电阻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敏电阻器件通常为平面矩形成圆形,使用中所占空间较大,现代电子技术却要求体积小,功能强,通用、易安装性价比高的压敏电阻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功能强、易安装、性价比高的矩形条状压敏电阻器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矩形条状压敏电阻器件,它包括压敏电阻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芯片为矩形条状,所述压敏电阻芯片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在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在压敏电阻芯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引出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在压敏电阻芯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敏电阻芯片为矩形条状,所述压敏电阻芯片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极,在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各第二电极沿压敏电阻芯片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压敏电阻芯片上设置有第二引出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压敏电阻芯片厚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20mm;宽度不小于2mm且不大于80mm;长度不小于3mm且不大于200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分别通过导通件对应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敏电阻器件包括两个相叠加的压敏电阻芯片,在两个压敏电阻芯片的第一表面均设置有一个第一电极,两个第一电极相贴合,并通过插接一个第一引出电极引出,各第二电极分别通过第二引出电极引出。
按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压敏电阻芯片的第二表面设置的第二电极数量一一对应,每个第二表面上设置的每个第二引出电极与另一个第二表面上设置的每个第二引出电极通过导通件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每两个第二引出电极通过导通件连接后形成一组矩形状第二引出电极。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引出电极通过低温合金与第二电极连接,形成具有自保护功能的矩形条状压敏电阻器件。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叠加的压敏电阻芯片的侧面对应每组矩形状第二引出电极对称设置有两个U型绝缘套,使两个U型绝缘套卡装在两个压敏电阻芯片与每组矩形状第二引出电极之间,在两个U型绝缘套的对接处分别设置低温合金,使低温合金的一面紧贴该处对应的第二电极,另一面紧贴矩形状第二引出电极的内壁。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为条状或U形状或帽状,第二引出电极为条状或U形状或帽状或环形。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压敏电阻芯片的表面未涂电极处可覆盖绝缘层以提高各个电极间的绝缘性。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压敏电阻设置成矩形条状,有效的利用了空间,且缩小了所占面积,满足了电性能不变,产品小型化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第二电极及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形成多个压敏电阻以构成不同的等效电路,使本实用新型功能更强大、应用起来更灵活;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低温合金与矩形条状压敏电阻串接,在矩形条状压敏电阻失效前切断电源,退出运行,保护设备;
4、本实用新型可采用通用的保险卡座进行安装,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等效电路图。
图9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等效电路图。
图11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等效电路图。
图13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科电子(惠阳)有限公司,未经隆科电子(惠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16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