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混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1835.2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马宁;龚礼东;李静芬;赵同宾;曾宪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M21/04 | 分类号: | F02M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然气混合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天然气发动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有。天然气供给方式是开发天然气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天然气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以及排放指标。混合器则是单点供气式天然气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安装在空气过滤器和废气涡轮增压器之间,其作用是将天然气和空气在进入废气涡轮增压器气缸前形成均质混合气,使天然气燃烧更充分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指标。由于天然气和空气的密度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器在混合天然气和空气时,混合气浓度不均,导致发动机各气缸混合气的空燃比差异较大,影响燃烧效果,降低发动机性能,排放超标。因此,研究混合器出口处天然气和空气的混合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空气和天然气混合更加充分的天然气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天然气混合器,设置在空气滤器和废气涡轮增压器之间,包括壳体和引气管,所述的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空气过滤器连接,所述出气口与废气涡轮增压器连接,所述的引气管上设有功率调节阀,其特点是,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引气管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到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壳体内壁连接;所述引气管设在壳体内的管段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功率调节阀设置在位于壳体外的引气管上;所述的进气口设有空气扰流装置,所述的出气口为文丘里式喉管结构。
上述的一种天然气混合器,其中,所述的空气扰流装置包括导流片、导流柱和导流套,所述的导流套与进气口连接,所述的导流柱设在导流套的中心,通过多个导流片与导流套连接。
上述的一种天然气混合器,其中,所述的导流片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按圆周等分设置。
上述的一种天然气混合器,其中,所述的导流片数量为三个且互成120度角。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
1、由于天然气混合器内设置了一根开有多个通孔的引气管,使得天然气可通过引气管喷射到整个喉管横截面,与混合器内的空气更好的混合,实现天然气与空气均匀混合的目的;
2、由于天然气混合器的进气口设有空气扰流装置,使进入混合器前的空气形成旋流,能更加充分地与混合器内的天然气混合,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3、由于天然气混合器的出气口采用文丘里式喉管结构,在混合器管道最窄处的喉管处形成压力差,对混合器内的天然气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使其得到较好的扩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扰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征和性能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天然气混合器,包括壳体1和引气管2,所述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引气管2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到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壳体内壁连接。在位于壳体外的引气管上设有功率调节阀21。所述引气管设在壳体内的管段上设有多个通孔22。
所述的壳体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口3和出气口4,所述的出气口4为文丘里式喉管结构,所述的进气口3与空气过滤器连接,进气口3与空气过滤器的连接处还设有一空气扰流装置5。所述的空气扰流装置5包括导流片、导流柱和导流套,所述的导流套与进气口3连接,所述的导流柱设在导流套的中心,可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且按圆周等分的导流片与导流套连接。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导流片52数量为三个且互成120度角,导流柱53通过上述导流片与导流套5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天然气通过引气管进入混合器,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后从天然气混合器的进气口进入混合器的壳体,由于引起管开有多个开向壳体内壁的孔洞,使得天然气可以喷射到整个混合器内部。
在进气口处设有空气扰流装置,使进入混合器的空气形成旋流,能更加充分地与混合器内的天然气混合,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出气口采用文丘里式喉管结构,在混合器壳体内的最窄处处形成压力差,对混合器内的天然气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使混合后的气体得到较好的扩散。
以上描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法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容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推广、演绎,因此,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内容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确规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1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