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2166.0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孔祥清;盛燕辉;杨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伟;孔祥清;江苏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于 通过 缺损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用手术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室间隔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介入封堵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已成为传统外科手术修补的良好替代疗法。然而室间隔缺损形态多变,约65%均合并膜部瘤形成,形成膜部瘤者,其缺损口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且形态和方向多变。目前,临床常规采用右冠造影导管建立动静脉轨道。对于合并膜部瘤的患者,右冠造影管常难以通过缺损口或通过术者期望的缺损口,造成介入封堵治疗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导管通过缺损口建立动静脉轨道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根据不同患者的室间隔缺损形态,选用相应的导管,可以更容易地通过心内缺损,提高通过缺损口建立动静脉轨道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它由直管部3和弯曲部5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弯曲部5呈S形结构、双凸弧形结构或单凸弧形结构。
所述的S形弯曲部5由1/8内凹圆弧段1和外凸1/4圆弧段2组成,外凸1/4圆弧段2和直管部3平滑过渡。
所述的双凸弧形结构弯曲部5由外凸1/8圆弧段4和外凸1/4圆弧段2相连而成,外凸1/4圆弧段2和直管部3平滑过渡。
所述的单凸弧形结构弯曲部5由外凸的1/4圆段2组成,它的一端和直管部3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介入医生的放射线摄入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S型导管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凸形导管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凸形导管纵剖面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应用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一种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它由直管部3和弯曲部5组成,所述的弯曲部5呈S形结构,所述的S形弯曲部5由1/8内凹圆弧段1和外凸1/4圆弧段2组成,外凸1/4圆弧段2和直管部3平滑过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
一种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它由直管部3和弯曲部5组成,所述的弯曲部5呈双凸弧形结构,所述的双凸弧形结构弯曲部5由外凸1/8圆弧段4和外凸1/4圆弧段2相连而成,外凸1/4圆弧段2和直管部3平滑过渡。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
一种易于通过心内缺损的导管,它由直管部3和弯曲部5组成,所述的弯曲部5单凸弧形结构,所述的单凸弧形结构弯曲部5由外凸的1/4圆段2组成,它的一端和直管部3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三种形态的导管的使用状态如图4所示。
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膜部瘤形成,缺损口方向向下者,选用S型导管,导管前端反向1/8圆段1指向缺损口,利于导引钢丝顺利通过缺损口。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膜部瘤形成,缺损口向上者,选用双凸弧形导管,导管前端外凸的1/8圆弧段4指向缺损口,利于导引钢丝顺利通过缺损口。对于常规缺损及婴幼儿等心脏腔室较小的患者,选用单凸弧形结构导管,导管前端外凸的1/4圆弧段2对心室壁刺激较小,更易到达缺损口并引导钢丝顺利通过缺损口。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伟;孔祥清;江苏省人民医院,未经孙伟;孔祥清;江苏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2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自动判断式助行器
- 下一篇:一种气管插管装置用气流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