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自由度全自动引信电磁辐照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2401.4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9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卫;张希军;杨洁;曹鹤飞;熊久良;刘心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陆林生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度 全自动 引信 电磁 辐照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辐照试验装置,属于弹药引信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便于对各种姿态的炮弹引信进行电磁场辐照,需要专门加工多自由度弹体引信电磁辐照试验支架。目前,电磁场辐照试验中所使用的支架,可以对直径在120mm以下炮弹可靠夹持,用于满足引信配用多种弹体的要求。利用该试验支架,可以对弹体引信实现3个自由度手动360度旋转、水平面上2自由度手动平移(支架底部有万向轮)以及沿弹轴方向的小幅度平移,该试验装置采用尼龙和高强度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为增加试验支架的强度,底部采用金属材料。
现有试验支架在实际的试验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方向及角度调整全部需要手动,不但难于调整并且无法准确调整到所需方向或角度;
(2)引信弹轴方向只能实现小幅度平移,无法满足试验中对弹体360度自转的要求;
(3)整个底部采用金属材料,虽然与弹体有一定距离,但对整个电磁场具有较大的影响;
(4)整个试验支架与辐射源距离的调整需要人工推动,由于试验过程中需多次调整距离,这样就使得工作量巨大,并且人工推动条件下距离的调整精度不够;
(5)试验支架可以对直径在120mm以下炮弹可靠夹持,而目前的引信试验属于中大口径(160mm以下),因此,此试验支架无法满足试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自由度全自动引信电磁辐照试验台,该试验台用于实现对中大口径引信(160mm以下)电磁辐照试验,实现引信方位、俯仰、距离、自转的全自动精确控制,尽可能减小试验台对电磁辐照场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自由度全自动引信电磁辐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转动环,套筒的一侧与方位立柱的上部连接,方位立柱的下方固定于行走小车上,行走小车置于水平放置的导轨上,所述行走小车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套筒运动的控制模块及驱动系统。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行走小车是由箱体以及置于箱体下的万向轮组成,所述万向轮与导轨配合,所述箱体为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封闭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小车用于调整试验支架与辐射源的距离,同时本试验平台测试过程中,为了避免金属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选择把控制模块及驱动系统等金属物设置在箱体内,使之起到屏蔽盒的作用,箱体的材质为非金属,并且选择吸波材质,常用的吸波材料有聚氨酯吸波、铁氧体吸波或无纺布吸波等。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行走小车的箱体内表面设有屏蔽层。为了使屏蔽效果更好,可以在内部设置屏蔽层,屏蔽层也可选用吸波材料。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模块与控制台之间的通信通过光纤传递。在控制模块和控制台之间选择光纤传递,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通过操作台对控制模块进行控制,操纵引信支架的各个动作,可以减少外界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机与套筒之间通过传输带连接,所述传输带穿过方位立柱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系统通过一个以上的电机带动引信支架动作,两者之间通过传输带或者齿轮箱输送动力,实现弹体的方位、俯仰、距离、自转的全自动控制。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行走小车的一侧设有推车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代替手动,使引信试验支架的方位、俯仰角度、自转角度以及移动距离可自动调整,由控制台来输入数据,实现精确控制;
(2)本实用新型中在弹体周围通过转动环固定,一起置于套筒内,可以实现弹体的360度自转,并且转动环可以设置一套,其内径可系列化,满足不同口径炮弹引信的夹持;
(3)本实用新型中,凡是暴露在电磁波空间内的零部件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加工制作,驱动系统等必须含有金属的零部件以及设备置于行走小车的箱体内,均做屏蔽处理,避免因电磁辐射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4)本实用新型把传统的试验支架置于可移动的行走小车上,并在小车底部设置了轨道,整个试验支架与辐射源距离的调整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不需要人工推动,试验过程中需多次调整距离,可以减少大量工作,并且距离的调整精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2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