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钛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3069.3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2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和;胡玉兵;杨桂宝;王红明;唐先龙;葛九敢;谷顺明;李健;杨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9/22;F28F9/24;F28F1/3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钛换热器。
背景技术
钛换热器是一种由优质钛管制成的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换热设备。钛换热器凭借工业纯钛的众多优点,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现有的立式钛换热器结构不够合理,体型较大,较为占用安装空间,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不足,换热效率不佳,且进液时压力过大导致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流动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流体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钛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立式钛换热器结构不够合理,体型较大,较为占用安装空间,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不足,换热效率不佳,且进液时压力过大导致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流动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流体的换热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筒状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封闭,所述壳体外壁环绕设有夹套,所述夹套内容置有钛管组件,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进液口,底端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在进液口下方设有防冲板,所述防冲板上开有蜂窝状导流孔,所述壳体内壁轴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缓流间隙,所述的多个折流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连续弯曲的换热通道,所述壳体内壁沿换热通道分布有若干个与钛管组件连接的导热鳍片。
所述的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靠近壳体内壁的后端上开有对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有效地缓解了进液压力,保证了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的流动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保证了流体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包括有筒状壳体1,壳体1两端封闭,壳体1外壁环绕设有夹套2,夹套2内容置有钛管组件3,壳体1顶端设置有进液口4,底端侧壁设有出液口5,壳体1内在进液口4下方设有防冲板6,防冲板6上开有蜂窝状导流孔7,壳体1内壁轴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折流板8,折流板8一端与壳体1内壁之间留有缓流间隙,多个折流板8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连续弯曲的换热通道,壳体1内壁沿换热通道分布有若干个与钛管组件3连接的导热鳍片9。
折流板8靠近壳体1内壁的后端上开有对流孔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3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向盘轮毂检具
- 下一篇:一种修复乙草胺污染农田土壤的藤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