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促进寒区植被快速恢复的阵列式开口小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3678.9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7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峰;王新斌;俞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植被 快速 恢复 阵列 开口 小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捕获太阳能、进行保墒增温促进寒区植被快速恢复的阵列式开口小室,可用于寒区工程干扰迹地以及退化迹地植被的快速恢复;起到防风固沙、维护冻土工程边坡稳定、预防沙化发展,以及阻止冻土融化维护冻土工程基础稳定的作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积极推进,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整治工程、格拉输油管线、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玉树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工程不断在青藏高原进行实施。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填挖、施工便道的修建等,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天然场地的地表植被产生破坏,对脆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毡状层厚度变薄和腐殖质层的消失,持水和保水功能以及隔热保温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植被根系易于遭到冻害和干旱胁迫,进一步加剧草地的退化;同时,随着地表条件的改变,地表吸热作用随之加强,大量热流不断传入地下,导致地表热边界条件的改变和地表吸热强度的不断增加,导致下部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发生沉融、而冷季大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下覆土体温度急剧下降又发生冻胀,致使重大工程的冻土基础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工程遭到破坏,因此,青藏高原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植被进行快速、有效恢复,不仅是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维护工程长期稳定的需要。
目前,用于工程作用影响下植被的恢复技术,主要有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植生袋、三维网等,这些都是常规地区使用的常规技术,在高原极寒、干旱、植被生长期短、蒸发强烈而且土壤贫瘠等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以上措施对高寒草地植被的快速恢复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尤其是对于工程填土、或地表受到强烈扰动的场地,这些措施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表层土壤水、肥的不足,想要快速恢复植被,首要解决的是保温和保墒问题,增加植被生长所需的积温并控制下部土体水分的过快蒸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退化现状,以及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植被恢复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寒区植被快速恢复的阵列式开口小室,旨在使工程建设造成的干扰迹地(植被因外力遭到破坏后没有恢复的土地)和已经退化的高寒草地植被得以快速恢复,在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对冻土工程稳定性起到积极保护和稳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保墒增温促进寒区植被快速恢复的阵列式开口小室,其特征是每个小室为棱台体,棱台体底面边数、或棱台体的3≤棱数≤6,棱台体的每侧面倾角在0°与90°之间,棱台体的高度为1cm~10cm,底边宽度为1cm~30cm。棱台体为薄壁空心体,顶面和底面为开口,并由棱台体组成阵列式,阵列式中每个棱台体底边互相连接。
上述棱台体侧面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木材,或草纸板组成半透明、或不透明棱台体。
本实用新型 与以往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青藏高原地区限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土壤水分和温度。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且大风,空气对流强烈,从而也就加剧了地表水分的蒸发和散失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阵列式开口小室结构,小室与地面形成一个个相对半封闭的空间,由于小室内部风速降低,空气湍流减弱,热量不易散失,使得太阳辐射到小室内部的热量得到很好的保存,由此达到较好的增温效果;同时,由于近地表强迫对流的大幅削弱,阻止了下部土壤中水分的毛细和蒸发作用,有效保存了土壤中的水分。同时,小室内相对静止空气层良好的保温和隔热作用,在增加地表温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地表温度昼夜的波动。由此达到增温、保水的目的和作用,为春季和夏季植被的萌芽生长、冬季的安全越冬都提供充足的有效积温和水分条件。从而避免了植被根系的冻害。
2、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高寒草原植被恢复中高密度多株出苗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阵列式开口小室结构,各个开口小室顶部开口能确保植被萌发的新芽顺利生长而不受影响,从而保证植被的快速生长;同时,随着小室内部植被的生长、并不断从小室顶部开口钻出,由于棱台体的上开口相对较小,使得该处的植被更加密集,并相对封闭了开口处的空气通道,进一步增加了小室的封闭性。由此进一步促进小室保温、保水效能不断的增加。
3、 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以往保温技术由于内部温度过高导致的“烧苗”现象。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阵列式开口小室结构,各个小室顶部开口可以起到“通风换气”作用,有效避免了强烈日照条件下内部温度过高而出现植被 “烧死”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3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电子耳标
- 下一篇:卧式大棚生物质多烧暖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