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铆式隧道衬砌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4806.1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1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郑保才;张俊兵;辛振省;孙伯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衬砌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既有隧道衬砌病害的整治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铆式隧道衬砌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处理隧道衬砌渗水裂缝过程中主要采用引排、凿槽封堵、补强衬砌等措施。在治理渗水裂隙过程中,需在原有衬砌基础开凿埋设引排管道的槽道,在槽道内放置引排管道后需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与钢筋网片组合形式对槽道进行封填,封填过程中需将槽道局部空间封闭,以保证材料的灌注施工,尤其是在拱顶和拱腰部位更应保证槽道的封闭效果。
目前,对于治理隧道内衬砌渗水裂缝的方式主要依靠衬砌台车施工来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由于作业空间狭小、作业时间紧促,同时还要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导致施工过程控制难度较大,按照传统的治理施工方法需占据相当大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原有的施工方法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治理隧道渗水病害的衬砌台车占据空间大、时间长而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铆式隧道衬砌模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铆式隧道衬砌模板,包括弧度与隧道衬砌表面弧度相同的弧形面板,弧形面板上沿两侧边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固定膨胀螺栓的固定孔,弧形面板的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有与弧形面板垂直设置的连接筋板,连接筋板上开设有连接孔。
在治理隧道渗水病害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在既有隧道衬砌表面,沿环向采用切槽工具开凿槽道,在环形槽道内布设引排管道、钢筋网片等;然后使用若干本实用新型模板将隧道衬砌表面的槽道封盖住(每个本实用新型模板的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隧道不同位置的曲线半径大小,确定本实用新型模板中弧形面板的曲线半径;根据衬砌上槽道宽度合理确定本实用新型模板中弧形面板的宽度),在隧道衬砌表面上正对弧形面板两侧边固定孔的位置钻孔,在钻好的孔内装膨胀螺栓,再装上垫片和螺母,将本实用新型模板固定在槽道两侧的混凝土上,使得弧形面板与槽道两侧的混凝土密贴,相邻的两个本实用新型模板通过弧形面板顶、底边的连接筋板连接;最后向槽道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强度满足要求后即可拆除本实用新型模板,最终完成对隧道渗水病害的治理。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模板的整体刚度,在弧形面板上还固定有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模板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有效解决既有隧道内衬砌渗水处理过程中开设的槽道的封堵问题;
2)将本实用新型模板固定在槽道两侧的混凝土上,模板容易生根,安全性好;
3)本实用新型模板在既有隧道内施工占用空间少、工序简单、工期短,不会影响隧道内过往车辆的行驶;
4)本实用新型模板的曲线半径与隧道曲线半径相同,模板的密闭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自铆式模板固定方式,设备、人力、物力投入少,经济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隧道衬砌及槽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中:1-弧形面板、2-固定孔、3-连接筋板、4-连接孔、5-加强筋板、100-隧道衬砌、101-膨胀螺栓、102-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铆式隧道衬砌模板装置,包括弧度与隧道衬砌100表面弧度相同的弧形面板1,弧形面板1上沿两侧边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固定膨胀螺栓101的固定孔2,弧形面板1的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有与弧形面板1垂直设置的连接筋板3,连接筋板3上开设有连接孔4。
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模板的整体刚度,在弧形面板1上还固定有纵横交错设置的加强筋板5。
防治隧道衬砌100渗水病害时,要使用若干个首尾相连的本实用新型模板封盖固定在隧道衬砌100上的槽道102口上,相邻的两个本实用新型模板通过连接筋板3上连接孔4内拧设螺栓来实现连接固定,每个本实用新型模板的两侧边的固定孔2内安装膨胀螺栓101实现与隧道衬砌100的固定。每个本实用新型模板的弧度根据隧道衬砌100不同位置处的弧度来确定,每个本实用新型模板的宽度根据槽道102宽度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4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弱地质环境大断面隧道施工支护体系
- 下一篇:适应软岩施工的滚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