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钩式深部软组织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5562.9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霞;初贵富;李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13201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钩 式深部 软组织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眼科慢性泪囊炎治疗手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时应用的新型深部软组织缝合器,具体为一种鱼钩式深部软组织缝合器。
背景技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方法很多,当慢性泪囊炎伴有脓性分泌物时,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前慢性泪囊炎的鼻腔泪囊吻合术中,进行到在泪颌缝处穿进鼻腔,咬骨钳咬骨,做一大小约10mm×20mm的骨窗,暴漏鼻粘膜,在泪囊侧做“]”形状切开,对应鼻粘膜行“[”形状切开,充分止血后,用6-0缝合线将泪囊瓣及鼻粘膜瓣吻合并悬吊于皮下组织。缝合泪囊侧“]”形状切开瓣膜及对应鼻粘膜“[”形状切开瓣膜时我们常规用显微持针器,因为缝合瓣膜在组织深部,操作空间小,瓣膜薄等原因,缝合起来困难,或不能准确的缝合瓣膜上,术后仍有阻塞,尤其是初学者操作困难或缝合时容易撕裂瓣膜,再次缝合困难。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继续扩大皮肤切口及骨窗,或术中反复操作,这样不仅费时、反复操作容易撕裂瓣膜,再次缝合困难,操作时间过长,增加患者痛苦及负担、失血过多,术后效果差,引起患者的不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准确缝合泪囊瓣及鼻粘膜瓣的鱼钩式深部软组织缝合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钩式深部软组织缝合器,包括手柄、缝合器杆、针尖,所述手柄位于缝合器杆的尾部,所述针尖位于缝合器杆头部并弯折于缝合器尾部,该针尖上设有穿线孔。
其中,所述手柄与缝合器杆成30度角。
其中,所述手柄为麻面。
其中,所述针尖长度约7mm。
其中,所述缝合器杆的长度为40mm,宽度1mm。
其中,所述手柄、缝合器杆、针尖为一体结构。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的设计不占用术野空间,操作灵活方便。
2、对于手术初学者,易学、操作简单、提高手术成功率,给患者带来福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中:1、缝合器粗杆 2、手柄 3、针尖 4、穿线孔 5、鱼钩结构 6、缝合器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包括手柄、缝合器杆、针尖,所述手柄位于缝合器杆的尾部,所述针尖位于缝合器杆头部并弯折于缝合器尾部,该针尖上设有穿线孔。具体尺寸如下:
(A)针尖部位,为尖锐,易刺入软组织及粘膜。
(B)针尖长度约7mm。
术中瓣膜的厚度大约1-2mm,因此该长度为最佳,既能准确的缝合,也能避免穿入瓣膜时候缝合线不能露出的可能。
(C)针头宽度1.5mm
针头需要越细越好,但针头要有一圆孔,圆孔内穿入6-0缝合线,如果圆孔小,每次手术时,穿线难。针头过于粗会导致缝合时操作不便和瓣膜易破损。
(D)“鱼钩结构”宽度6mm
鱼钩结构,即缝合器杆向针头弯折的部分,因为缝合瓣膜时,瓣膜的边缘到进针的距离一般为2mm,因此,6mm为最佳,过宽在狭窄的创口空间内操作不便,过窄看不清瓣膜的缝合距离。
(E)穿线孔:针尖头部有椭圆形孔,直径约1mm
缝合时穿缝合线,直径1mm圆孔,穿6-0缝合线容易,术中操作简单。
(F)缝合器杆,包括缝合器细杆、缝合器粗杆,接近缝合器尾部与手柄连接的为缝合器粗杆,长度20mm,接近缝合器头部与针尖相连的为缝合器细杆,长度40mm
术中从皮肤切口水平面到缝合瓣膜创口深度大约20mm~30mm,缝合器细杆长度40mm,适合创口深度,操作方便。
(G)缝合器杆宽度1mm
缝合器杆细,不占用术野的空间,操作灵活方便,避免缝合时遮挡视线。
(R)手柄弯折度:30°
有斜角度(角度为30°)的手柄,因为创口都为深部,有一定的斜角,操作时候不遮挡视野。
(J):手柄为麻面,宽度20mm,防止操作时滑脱。
具体使用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5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