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油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9190.7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7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继新 |
主分类号: | C10G53/02 | 分类号: | C10G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油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领域,尤其指一种原油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从井中采出的原油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而原油含水多了会给储运造成浪费,增加设备,多耗能;原油中的水多数含有盐类,加速了设备、管道和管线的腐蚀;在石油外炼制过程中,水和原油一起被加热时,水会急速汽化膨胀,压力上升,影响炼厂正常操作和产品质量,甚至会发生爆炸。因此外输原油前,需进行脱水,使含水量要求不超过0.5%。电离脱水是目前行业常用技术,脱水效果较好但要大量浪费电能,另一方面,油田或炼油厂又会有大量的100℃以上的余热蒸汽、80℃左右的余热水的热量白白浪费掉。现有一专利号为02115875.4名称为原油电脱水器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脱水装置:本发明的原油电脱水器采用半导体电极或带半导体涂层的金属电极,当原油含水量增加、电导率增高时,可避免过流跳闸,同时供电电压也不会下降很多而影响脱水。本发明原油电脱水器可大大节省电耗,稳定操作工艺,提高脱水、脱盐率。可适应于油田高含水原油的脱水预处理工艺。对含水量高达90%的原油脱水后,含水小于2%,并能降低电耗约50%左右。该装置技术是在现有电离脱水技术基础上做了一定改进、节约了能耗,但整体设备相对较复杂、投资高,且相对于生产成本,能耗仍然是主要部分,所以其结构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应用方便、能充分利用余热、生产成本低的原油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由进油泵、余热加热器、杂质过滤器、综合分水单元、真空低温脱水单元和排油泵通过管路连接组成原油脱水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余热加热器为密闭箱体结构,开有进油口I、出油口I,箱体内部有换热器,余热蒸汽或余热水可以进入循环换热,从而对原油进行加热。进油口I与进油泵1管连接。
再改进,所述杂质过滤器为密封罐体结构,内置滤芯,罐体上开有进油口II、出油口II,原油通过时可以将其中的颗粒杂质过滤掉。进油口II与余热加热器的出油口I管连接。
再改进,所述综合分水单元为相对密封罐体,内置破乳滤材、分水滤芯、气浮发生器、液面控制仪。罐体上开有进油口III、出油口III、进气口和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电磁阀,破乳滤材为高粗纤维材料聚合体,横置于进油口下部与罐体内壁紧密接触,分水滤芯由亲油疏水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其出油端与出油口III通过管路连接,气浮发生器设置在罐体内靠下位置、由相互连通的排管组成,上面开有多个微孔,进气口置于罐外,液面控制仪设置在罐体下部,由下向上垂直插入式安装,出水口上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液面控制仪线连接。进油口III与杂质过滤器出油口II管连接。
再改进,所述真空低温脱水单元为相对密闭的罐体结构,由内置喷淋器、反应器、自动消泡器和外置冷凝器、真空泵组成。顶部中心开有进油口IV,顶部侧向开有抽气口,底部正向开有排污口,底部侧向开有出油口IV,真空泵通过管路、冷凝器与真空罐体顶部抽气口连接,喷淋器为伞状喷头结构,反应器由多个拉西格圈组成平行置于罐体内部靠近进油口IV的位置,自动消泡器由红外线开关和自动放气阀组成,设置在真空罐体中部。进油口IV与综合分水单元出油口III管连接,出油口IV与排油泵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纤维破乳滤材、气浮分水法、高分子分水滤芯和工业余热低温真空脱水方法综合使用,高效脱除原油中的游离水和乳化水,快捷方便、成本低,很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中件号4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中件号5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继新,未经杨继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9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梯车
- 下一篇:一种双主轴单动的台式钻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