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多维电催化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9784.8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明伟;曾毅夫;吴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多维 电催化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多维电催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规模的发展和扩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随着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量剧增,尤其是石油、化工、农药、印染、医药、味精、造纸等行业,工业废水的抗光解、抗生物降解、抗氧化能力增强,具有毒性强、可生化性差、污染物组分复杂浓度高、含盐量高等特点,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地面水体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危害也日益的普遍和严重。
实际工程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废水,通常处理成本高、效果差、处理途径有限,这类废水基本表现为“四高”特征。对于浓度高、毒性大、盐份高、色度高“四高”废水如染料、造纸、焦化、农药、制药等工业的有机废水,至今仍缺乏经济而有效的实用处理方法。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利用传统废水处理方法,如吸附法、萃取法、蒸馏结晶法、生化法、治理难度很大,己经满足不了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
因此,高难度有机废水治理,应该从净化效率、经济可行性、环境友好性和工业化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大幅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具有操作方便、节能降耗、处理效果显著的一种废水多维电催化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废水多维电催化处理设备,所述槽体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曝气曝水装置、填料电极层和排水层,所述曝气曝水装置的进口与污水进口连接,所述曝气曝水装置的布气头面向所述填料电极层,所述填料电极层包括多对垂直布设的电极对,所述电极对之间填充有复极性粒子填料,所述电极对与电源连接,所述电源采用高频脉冲直流电源,所述排水层上设有排水管与外界连通。
所述曝气曝水装置包括进水布水管和进气布气管,所述进水布水管与所述污水进口连接,所述进气布气管与气源连通,所述进水布水管上设有多个布水头,所述进气布气管上设有多个布气头,所述布水头设置在所述布气头的周围,所述布水头和布气头上方设有布气布水板。
所述槽体底部安装有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底部设有行走轮。
所述电极对采用具有高析氧的催化电极。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电源,一方面能起到降低能耗作用(采用低电流高电压),即不断地重复进行脉冲电解过程,使电解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同时,脉冲电解与直流电解相比,节电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极板消耗;由于施加脉冲信号,电极上的反应时断时续,有利于扩散、降低浓差极化,从而降低电耗;另一方面提供有机物分解必须的超电势环境,增强了处理效果,增大了污染物与电极和粒子电极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反应速度,所述的复极性粒子填料在高频脉冲直流电源的电场感应下形成呈流化状态的第三极,从而增加催化电极比表面积,而反应器结构设计成防堵塞形式,进行底部曝气,出水循环增加水的湍流度,提高了传质,防止了浓差极化,增强了电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水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曝气曝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废水多维电催化处理设备,经过预处理储于废水箱3中的废水2,经过废水提升泵4提升,由进水布水管13进入多维电催化设备6中,废水流量由管道流量计5进行计量,在进水时将气源内的压缩空气引入进气管布气头15中,水和气通过布气布水板7混合后向上流穿过填料电极层,经过复极性粒子填料9,电源1提供反应原动力,使电极对10之间形成电场,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1采用高频脉冲直流电源,高频脉冲即不断地重复进行“供电—断电—供电”的高频率脉冲电解过程,可以保持处理的效果,而比直流电解大幅度降低电耗。同时电源1正负极与形稳电极对10进行一种特定的联接,使极板间保持一种较高电压,维持有机物分解所必需的超氧化电势,从而使有机物分解。而填充的复极性粒子填料9因电场感应形成粒子电极,成为催化电极的一部份,因此增加了污染物与催化电极的接触面积,污染物可以通过直接氧化与间接氧化而去除掉,废水通过电场后经过排水管11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9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