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路板、板极互连结构及电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0377.9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超;骆昊;谢鸣静;陈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H05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互连 结构 电气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路板、板极互连结构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产品朝着微型化,高密度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设计阶段往往会采用板极互连的设计,即将主板上的部分元件转移至一块线路板上,之后通过线路板与主板之间的板极互连(通常为将线路板竖插至大板上)来实现主板的整体功能,从而达到节省布局空间,提高布局密度的目的。
目前业界关于板极互连较为常见的解决方案:线路板上采用L型插针与主板(部分情况下会装配有对应的插座)之间实现焊接互连;线路板上采用金属化管脚与主板之间实现焊接互连;采用“锡手指”的设计(线路板上设计焊盘,主板上设计对应的金属化焊槽)来实现线路板与主板之间的焊接互连。其中,采用锡手指的设计相比于其余两种连接方式可以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锡手指”连接方式虽然取代了插针,但是线路板上还是需要设计表贴焊盘状的“锡手指”,即还是需要占用线路板一定的布局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布局密度,不利于电气设备的微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板极互连结构及电气设备,用以节省电气设备的布局空间,提升布局密度,从而便于电气设备的微型化发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路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气元件,所述每个第一电气元件的一个连接脚与至少一个连接线导电连接,所述线路板的侧端面具有与所述连接线连接并用于与主板上对应的导电接口导电连接的金属化边。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为具有金属化边的印刷电路基板。
优选的,所述每个第一电气元件的连接脚与所对应的连接线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板极互连结构,包括:
主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气元件,所述每个第二电气元件的连接脚与至少一个导电接口导电连接;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为上述任一种线路板;贴附在所述主板的侧端面且金属化边与对应的导电接口导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与所述主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电接口为焊盘,所述金属化边与所述焊盘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板极互连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通过采用将连接线延伸至线路板侧端面并与主板的导电接口连接,从而导通线路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气元件,使线路板与主板的连接处位于线路板的四周边缘,提高了主板和线路板上的布局密度,极大的降低了板极互连结构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电气设备的微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极互连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主板 20-线路板 21-第一电气元件
22-金属化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节省主板和线路板的布局空间,提高主板和线路板的布局密度,从而 便于电气设备的微型化的发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板极互连结构及电气设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将连接线延伸至线路板侧端面并与主板连接,从而导通线路板上的第一电气元件,提高了线路板上的布局密度。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极互连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所述线路板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气元件21,所述每个第一电气元件21的一个连接脚与至少一个连接线导电连接,所述线路板20的侧端面具有与所述连接线连接并用于与主板10上对应的导电接口导电连接的金属化边2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将连接线延伸至线路板20的侧端面,并通过位于所述线路板20侧端面并与连接线连接的金属化边22与主板10上的导电接口导电连接来实现板间的连接,改变了板间连接的位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板间连接结构在线路板20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线路板20的布局密度,进一步的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布局密度,有利于电器设备的微型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线路板20的连接效果,较佳的,金属化边22延伸至线路板20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未经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0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