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牛用喂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0397.6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赖松家;王杰;陈仕毅;吴周林;李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5/01 | 分类号: | A01K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625014 四川省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喂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料槽,尤其涉及一种牛用喂料槽。
背景技术
牛具有大而厚、有力而灵活的舌头,因此通常在吃食时只具有卷舌采食行为。然而,现有的牛用喂料槽设计时为了省事都将料槽的端口设计成平口型,容腔都为方体且容腔深度也比较小,虽然这样的设计制造工艺简单、效率高,但是这样的容腔容积率较低;尤其,当牛伸出舌头把饲草卷入口中的过程中,同时会把饲草搅起很高且在不同方位扰动,这样就导致很大一部分饲草都散落槽体外部,不仅造成饲草的严重浪费,而且散落的饲草很容易造成污染,给牛吃了也会影响牛的成长健康,同时,还给饲养员在清理工作时带来很多麻烦,每天都要不定时的去清理散落的饲草,增加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
上述可知,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牛用喂料槽容积率低,尤其牛在进食的过程中饲草容易散落到槽体外部,造成饲草的严重污染和浪费等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容积率大,牛在进食的过程中饲草不易浪费和污染,饲草食用率高、节料型的牛用喂料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牛用喂料槽,包括槽底和设于所述槽底部上方的槽壁;其中一组相对所述槽壁彼此呈高低设置且均呈外鼓状,顶端均向槽体中心弯曲聚拢并与另一组相对所述槽壁的顶端一起形成倾斜状的食料口。
所述牛用喂料槽,其中:所述槽壁是由所述槽底部的边缘部位向上延伸形成,其与所述槽底部一起形成槽体容腔;所述槽壁包括前槽壁、后槽壁、左槽壁和右槽壁;所述前槽壁和后槽壁彼此呈高低相对设置;所述左槽壁和右槽壁彼此呈平行相对设置。
所述牛用喂料槽,其中:所述前槽壁是由所述槽底部的前端边缘部位向所述槽底部上方呈弧状延伸形成,顶端向槽体中心弯曲聚拢。
所述牛用喂料槽,其中:所述后槽壁是由所述槽底部的后边缘部位向所述槽底部上方呈弧形延伸形成,顶端向槽体中心弯曲聚拢。
所述牛用喂料槽,其中:所述左槽壁是由所述槽底部的左端边缘部位向所述槽底部上方笔直延伸形成,其与所述槽底部、前槽壁、后槽壁均无缝相接且相接部位形成的内边角均呈弧面状。
所述牛用喂料槽,其中:所述右槽壁是由所述槽底部的右端边缘部位向所述槽底部上方笔直延伸形成,其与所述槽底部、前槽壁、后槽壁均无缝相接且相接部位形成的内边角也均呈弧面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牛用喂料槽结构简单、成本低,其中一组相对槽壁彼此呈高低设置且均呈外鼓状,顶端均向槽体中心弯曲聚拢并与另一组相对槽壁的顶端一起形成倾斜状的食料口;这种结构设计不仅容积率高,而且当牛在进食的过程中卷起的饲草会在弧形延伸形成的前槽壁和后槽壁的阻挡下不易被带出散落在槽体外部,有效的避免了饲草的浪费与污染,提高了牛对饲草的食用率,还有效保证了牛进食的安全性;同时,也给饲养员的清理工作减少了很多麻烦,适于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牛用喂料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牛用喂料槽的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内”、“外”以及“前”、“后”、“左”、“右”、“顶”、“底”方位词与牛进食时附图1中的牛用喂料槽正常摆放方位或朝向一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牛用喂料槽,为一体盒式结构,其包括槽底部1和槽壁2;本实施例中该牛用喂料槽可以为砖混浇筑品、木质品或耐腐蚀金属焊接品。
槽底部1大致呈长方形板体结构。
槽壁2由槽底部1边缘部位向上延伸形成,与槽底部1一起形成槽体容腔;该槽壁2包括前槽壁21、后槽壁22、左槽壁23和右槽壁24。该前槽壁21是由槽底部1的前端边缘部位向槽底部1上方呈弧形延伸形成,其中,该弧形延伸的前槽壁21相对于槽体容腔呈外鼓状,其顶端向槽体中心弯曲聚拢。
该后槽壁22是由槽底部1的后边缘部位向槽底部1上方呈弧形延伸形成,该弧形延伸的后槽壁22与该弧状延伸的前槽壁21呈相对设置且相对于槽体容腔呈外鼓状;该弧形延伸的后槽壁22的顶端也向槽体中心呈弯曲聚拢;其中,该后槽壁22在垂直高度比前槽壁21低。
该左槽壁23与右槽壁24彼此平行且相对设置;该左槽壁23是由槽底部1的左端边缘部位向槽底部1上方笔直延伸形成,其底端与槽底部1的左端顶部边缘无缝相接;该左槽壁23的前端与前槽壁21的左端部边缘无缝相接;该左槽壁23的后端与后槽壁22的左端部边缘无缝相接;其中,该左槽壁23与该前槽壁21及后槽壁22相接部位形成的内边角均呈弧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03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