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膜修补用颞肌筋膜钛板塑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0430.5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3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玺;孙斌;张璐瑶;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0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膜 修补 用颞肌 筋膜 钛板塑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的一种手术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鼓膜修补用颞肌筋膜钛板塑型器,可协助离体颞肌筋膜的塑型。
【背景技术】
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病,较小的穿孔,特别是外伤性穿孔可自行愈合,但对于较大穿孔就很难愈合,故鼓膜穿孔大多情况下需通过鼓膜修补术使其愈合。目前,临床中鼓膜修补的移植组织最常用颞肌筋膜,具有代谢率低、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取材操作简单等优点,术中剪取合适大小的颞肌筋膜(应比所需面积大1/2倍左右),铺放在光滑的器皿上任其自然干燥为薄片状,但在待干过程中常出现皱缩现象,使得颞肌筋膜薄厚不一或面积缩小,筋膜成活率降低,影响鼓膜修补的术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膜修补用颞肌筋膜钛板塑型器,以克服现有的筋膜塑形问题;该塑型器可协助离体筋膜塑形,给予适当、均匀压力使得筋膜被压成薄膜状,避免出现筋膜皱缩,也避免使用灯泡烘干,以免破坏筋膜的胶原纤维结构,自然干燥、薄厚均一的颞肌筋膜可增加鼓膜修补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鼓膜修补用颞肌筋膜钛板塑型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形状相同,二者通过合页铰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两侧边缘对应处分别开设有第一U型通槽和第二U型通槽;两个螺杆的一端通过两个销钉铰接于对应的第二U型通槽内,另一端上均安装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为钛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螺母为蝶形螺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扣合在第二板体上,两个螺母与对应的螺杆配合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夹有离体颞肌筋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颞肌筋膜置于两层钛板之间,通过调节螺钉松紧给予适当、均匀压力使得筋膜被压成薄膜状,避免出现筋膜皱缩及破坏筋膜的胶原纤维结构,自然干燥、薄厚均一的颞肌筋膜可增加鼓膜修补成活率;且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鼓膜修补用颞肌筋膜钛板塑型器,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螺杆4和螺母5。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形状相同,二者通过合页6铰接。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的两侧边缘对应处分别开设有第一U型通槽10和第二U型通槽20,螺杆4的一端通过销钉3铰接于第二U型通槽20内。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均为钛板,厚度为3mm。
使用时,将已取得的离体颞肌筋膜置于图1中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中间,注意将筋膜铺平,然后将第一板体1沿合页6旋转盖在第二板体2上,再将两根螺杆4旋转至垂直两块板体,拧紧两个螺母5,调节松紧,给予筋膜适当压力,使其被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压成薄片状。
螺母5采用蝶形螺母,为手拧螺母的一种,便于人手操作。
本实用新型塑型器可协助离体筋膜塑形,给予适当、均匀压力使得筋膜被压成薄膜状,避免出现筋膜皱缩,也避免使用灯泡烘干,以免破坏筋膜的胶原纤维结构,自然干燥、薄厚均一的颞肌筋膜可增加鼓膜修补成活率;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0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内科流质食物袋
- 下一篇:齿科磁性固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