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络信号传输匹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1105.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9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魏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0 | 分类号: | H05K1/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戚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信号 传输 匹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为提供一种网络信号传输匹配装置,尤其是指一种IEEE及EMI特性良好、无阻抗匹配问题及制作快速稳定的一种网络信号传输匹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网络连接器,因各自厂商技术不同,其制作之商品皆有所差异,但终究遵循相关公会所定义出之通讯协定规格及要求,如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及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等。
而为了改善效能及达到更好的效果,各大厂商纷纷在网络连接器之改良上加以研究突破,透过各种电子元件之组合并加以尝试,同时间遵循通讯协定规格,试图制作出效果优良之产品。
当中,当前之网络连接器多为透过复数信号变压器串接之方式,达成使用之条件,然而信号变压器于出货或制作时,每一个的电气特性皆有所不同(因线圈捆绕之密度、线径粗细、更精细到线圈之铜含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网络连接器制作上需人工进行微调,导致制作时间损耗,而更进一步产生匹配及电磁干扰问题(因拉线制作上有所不同,连带影响EMI之特性),对网络信息传输之速度及质量有着极大之影响。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之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新型之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透过电容及电感串连之电路特性,替代习用之信号变压器质量规格无法有效统一之问题,同时改善传输效果,更透过表面贴覆之方式制作结合电容及电感,省去人工制作之不稳定性,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网络连接器所存在之电磁干扰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IEEE及EMI特性良好、无阻抗匹配问题及制作快速稳定之实用进步性。
一种网络信号传输匹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
至少一基板;
至少一信号传输元件组,该信号传输元件组系由至少一电容及
至少一电感串联所组成,且该些信号传输元件组以表面贴覆(SMT)设置于该基板上,而该电感之电阻值为75欧姆(Ω);及
至少一与该些信号传输元件组串连之信号变压器,该些信号变压器与该些信号传输元件组电性连结,且该信号变压器系包含复数磁性线圈,而该些磁性线圈系分别与电感及电容串联,再该些信号变压器系利用该些信号传输元件组之电容及电感达到IEEE特性及无阻抗匹配问题。
其中该基板系为一PCB板。
其中该基板上更设有一屏蔽该些信号变压器之罩盖。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新型一种网络信号传输匹配装置,主要包含至少一基板、至少一以表面贴覆(SMT)方式结合于基板上之信号传输元件组及至少一结合于基板上且与信号传输元件组电性连结之信号变压器,其中该信号传输元件组系由至少一电容及一电感串联所组成,且该信号变压器系包含复数磁性线圈,而该磁性线圈系与电感及电容串联,再该电感之电阻值为75欧姆(Ω)。
透过上述之结构,于制作时透过表面贴覆(SMT)将电容及电感设置于基板上,组成信号传输元件组,此后再与信号变压器以串连方式连接,于使用时,透过电容及电感之配合,大幅改善IEEE及EMI之特性,同时简化制作时工法,连带达成无阻抗匹配之问题,藉此达成本新型之实用进步性。
故,本新型之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之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IEEE及EMI特性良好、无阻抗匹配问题及制作快速稳定的网络信号传输匹配装置(一)的新型专利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系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结构方块图及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系包括:
至少一基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1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和充电控制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充电器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