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结构与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1367.7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闫石;张富祥;田俊涛;尚慧芳;丁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3/087;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施娥娟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结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和具有该减震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ECU(电子控制单元)通常通过ECU支架安装在车辆底盘上,ECU与ECU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垫,ECU、减震垫和ECU支架三者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然而,在这种结构中,螺栓拧紧的力度难以控制,力度较小容易产生松动,而力度过大则使橡胶垫变形量过大,减震效果减小,同时使橡胶垫长期处于紧固状态,容易老化断裂。此外,由于螺栓与ECU支架之间是刚性连接,使得上述结构的减震效果较差,无法满足ECU对震动的要求,容易造成ECU的损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具有更好的减震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结构,包括安装体、安装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弹性减震块、第二弹性减震块以及紧固件,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抵靠在所述安装体的朝向所述安装架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者上形成或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延伸穿过所述安装孔并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另一者上,所述第一弹性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减震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以及所述安装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体、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并紧固。
优选地,所述套筒一体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形成有通孔,所述套筒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的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朝向所述安装架的表面上,所述小径部容纳在所述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连接有接触增大部,该接触增大部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安装孔的内周缘垂直于所述安装架的板面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减震块和第二弹性减震块分别与所述接触增大部接触。
优选地,所述接触增大部包括形成为阶梯结构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从所述安装孔的内周缘垂直于所述安装架的板面延伸,所述小径部分容纳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接触增大部焊接在所述安装架的板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减震块的截面形成为“T”形,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减震块的小径段伸入到所述接触增大部的通孔的两端端部内。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母,该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体为ECU或与该ECU连接的ECU安装座,所述安装架为用于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ECU支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减震块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减震块和所述第二弹性减震块相对的两端之间具有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减震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中,由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或设置有套筒,使得当通过紧固件将各部件固定在一起时,不会因紧固件的预紧力过大而导致第一弹性减震块和第二弹性减震块的变形量过大。此外,由于安装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减震块,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轻沿上下方向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减震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安装体 2 安装架 3 第一支撑件
4 第二支撑件 5 第一弹性减震块 6 第二弹性减震块
7 紧固件 71 螺母 8 套筒
81 大径部 82 小径部 9 接触增大部
91 大径部分 92 小径部分 10 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1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