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极管球面聚光多功能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2637.6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9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必永;于忠光;彭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国宏硬质合金模具刃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2 | 分类号: | B23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214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极管 球面 聚光 多功能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二极管球面聚光的多功能刀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通的铣刀端齿是由内凹的平面组成的,加工完的产品只有一个凸面,在加工类似LED发光二级管聚光面时聚光效果比较差,亮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齿是由前端两个内凹和两个外凸的面组成的二极管球面聚光多功能刀具,使加工出的产品亮度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二极管球面聚光多功能刀具,包括刀杆、螺旋槽及成型端齿,所述成型端齿由两个内凹面及两个外凸面组成,所述两外凸面位于两内凹面的外侧。
所述两内凹面与刀具轴线法平面所成夹角为4°,所述两外凸面与刀具轴线法平面所成夹角为1°。
所述螺旋槽角度为3°。
所述成型端齿凸端面第一后角为15°,凸端面第二后角为25°,凸端面前角为2°,凹端面第一后角为15°,凹端面第二后角为25°,凹端面第一后角宽度及凸端面第一后角宽度均为0.25mm。
所述刀具的周刃第一后角为18°;周刃第二后角为30°,周刃第一后角宽度为0.2mm,周刃第二后角宽度为0.4mm,周刃前角为18°。
所述刀具的直径为3.15mm,总长为45mm,刀柄长为6mm,刃长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端齿是由位于刀具前端两个内凹和两个外凸的面组成;在加工LED发光二极管聚光的成型面同时还可以加工侧面及平面,可应用于多种电子产品的外壳上,聚光效果好,在同等光源的条件下,当二极管发光时,亮度会提高许多。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二极管球面聚光多功能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图1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中:1-刀杆;2-成型端齿;3-螺旋槽;4-外凸面;5-内凹面;a-外凸面与刀具轴线法平面所成夹角;b-内凹面与刀具轴线法平面所成夹角;c-螺旋槽角度;d-凸端面第一后角;e-凸端面第二后角;g-凸端面前角;h-凹端面第二后角;k-凹端面第一后角;m-周刃第一后角;n-周刃第二后角;z-周刃前角;L1-凹端面第一后角宽度;L2-凸端面第一后角宽度;w-周刃第一后角宽度;y-周刃第二后角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二极管球面聚光多功能刀具,包括刀杆1、螺旋槽3及成型端齿2,成型端齿2由两个内凹面5及两个外凸面4组成,外凸面4位于两内凹面5的外侧。两内凹面5与刀具轴线法平面所成夹角b大小为4°,两外凸面4与刀具轴线法平面所成夹角a大小为1°,螺旋槽角度c为3°,本发明对槽底的光洁度做了抛光镜面处理,刀具的直径为3.15mm,总长为45mm,刀柄长为6mm,刃长为3.5mm,成型端齿凸端面第一后角d为15°,凸端面第二后角e为25°,凸端面前角g为2°,凹端面第二后角h为25°,凹端面第一后角k为15°,刀具周刃第一后角m为18°;周刃第二后角n为30度;周刃前角z为18°;凹端面第一后角宽度L1及凸端面第一后角宽度L2均为0.25mm;周刃第一后角宽度w为0.2mm;周刃第二后角宽度y为0.4mm。本实用新型加工完的产品上LED二极管发光靠凹面反回光源,凸面聚光;在同等光源的条件下,在视觉上可以明显看出用我们刀具加工的产品亮度提高许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国宏硬质合金模具刃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国宏硬质合金模具刃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2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