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甩油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2821.0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阮国平;余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06 | 分类号: | F01M9/0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钟桦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甩油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甩油圈,尤其涉及一种75缸径以下单缸柴油机的甩油圈。
背景技术
我国75缸径以下用飞溅润滑的单缸柴油机大多采用安装在曲轴轴承一侧的铝质甩油圈,通过甩油圈将润滑油甩入曲轴连杆颈与连杆轴瓦摩擦副,从而形成油膜进行润滑。现有的甩油圈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影响,易造成甩油过程的泄漏现象,从而造成进入摩擦副的润滑油量少,时有异常磨损现象出现,转速难以提高,进一步限制了功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甩油圈,其采用不同圆弧的内外挡油环和深浅不同的引油凹槽,从而使甩油效果大大加强,引油凹槽与出油口采用圆弧过渡,使出油更加顺畅为小缸径单缸柴油机提高转速和功率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甩油圈,包括甩油圈圈体,所述甩油圈圈体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出油孔;所述甩油圈圈体上分别安装有外挡油环、内挡油环,且所述外挡油环和内挡油环一端位于出油孔的两侧;所述外挡油环一端与甩油圈圈体的外沿相连,所述内挡油环一端与甩油圈圈体的内沿相连;所述出油孔与第一凹槽相连,且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连;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位于外挡油环和内挡油环之间的甩油圈圈体上,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的深度。
所述甩油圈圈体为MC尼龙的甩油圈圈体。
所述外挡油环和内挡油环与甩油圈圈体一体制造而成。
所述出油孔与第一凹槽之间圆角过渡相连。
所述外挡油环和内挡油环的圆弧长度占整个甩油圈圈体的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甩油圈,其用MC尼龙代替了铝,从而节约了大约的有色金属,且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不同圆弧的内外挡油环和深浅不同的引油凹槽,从而使甩油效果大大加强,引油凹槽与出油口采用圆弧过渡,使出油更加顺畅为小缸径单缸柴油机提高转速和功率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甩油圈,包括MC尼龙的甩油圈圈体1,所述MC尼龙的甩油圈圈体1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2、出油孔3。所述甩油圈圈体上分别安装有外挡油环4、内挡油环5,且所述外挡油环4和内挡油环5一端位于出油孔3的两侧,且所述外挡油环4一端与MC尼龙的甩油圈圈体1的外沿8相连,所述内挡油环5一端与MC尼龙的甩油圈圈体1的内沿9相连。所述外挡油环4和内挡油环5的圆弧长度占整个MC尼龙的甩油圈圈体1的1∕6。所述出油孔3与第一凹槽6之间圆角过渡相连,且所述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均位于外挡油环4和内挡油环5之间。所述第一凹槽6与第二凹槽7相连,且所述第一凹槽6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7的深度。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甩油圈,其用MC尼龙代替了铝,从而节约了大约的有色金属,且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不同圆弧的内外挡油环和深浅不同的引油凹槽,从而使甩油效果大大加强,引油凹槽与出油口采用圆弧过渡,使出油更加顺畅为小缸径单缸柴油机提高转速和功率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2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螺栓及限位底板的缓冲块
- 下一篇:平衡封隔器多段压裂施工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