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浸水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3436.8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3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晶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浸水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电路,具体涉及车辆浸水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车辆在外行驶的过程中,开车不注意车辆会进水。进水后会会对汽车内部的电子控制系统造成损害。混合后的雨水腐蚀性很强,会影响电器功能,尤其影响以后的使用。因为一般的汽车均搭配电子控制系统(例引擎ECU、ABS系统、SRS系统、GPS卫星导航等),若遇进水情形,会造成计算机ECU内部IC电路板短路及插头端子产生锈斑,进而慢慢对金属部份产生锈蚀现象,对电路产生接触不良现象,严重的话,甚至引起短路烧毁现象。其次是发动机,汽车泡水后,如果启动或者转动发动机,很容易造成发动机连杆严重变形,活塞环失去弹性或不密封和漏气,压缩气体串至曲轴箱中,进排气门关闭时不密封,导致压缩气体泄漏到进气管与排气管中,导致车辆的报废。由此可知车辆进水以后会造成严重的后,不容我们忽视,但是现有的车辆中还没有设计专门的智能检测电路来提醒开车者,避免水分进入车辆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车辆浸水检测电路,将其设置在车辆进水警戒区内,用以及时提醒车辆内部是否进入水分,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分对车辆内部部件造成损坏。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车辆浸水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传感器输入端、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下拉滤波电路、第二传感器输入端和比较器T,所述的第一传感器输入端、电阻R3、电阻R1和电阻R2依次串联连接,其中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二传感器输入端、下拉滤波电路和比较器T依次串联连接,下拉滤波电路接在比较器T的B端口上;所述的电阻R2、下拉滤波电路和比较器T均接地;所述的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与比较器T的A端口连接;所述的比较器T、电阻R1和电阻R3均连接电源;所述的比较器T还与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下拉滤波电路由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组成。
所述的第一传感器输入端和第二传感器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水警戒区。
所述的第一传感器输入端连接车辆排气管。
所述的第二传感器输入端连接打火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该电路设置在车辆的进水警戒区附近,随时监控车辆该区域的进水情况,一旦发现进水,在比较器输出端发出信息提醒,及时避免进水情况的蔓延,造成汽车内部金属部份产生锈蚀现象,对电路产生接触不良现象,严重的话,甚至引起短路烧毁现象情况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专门的滤波电路,使输出的电压更稳定,纹波电压波动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传感器输入端、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下拉滤波电路、第二传感器输入端和比较器T,下拉滤波电路由并联的电阻R4和电容C1组成。本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输入端、电阻R3、电阻R1和电阻R2依次串联连接,其中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的第二传感器输入端、下拉滤波电路和比较器T依次串联连接,下拉滤波电路接在比较器T的B端口上。其中的电阻R2、下拉滤波电路和比较器T均接地。其中的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与比较器T的A端口连接。其中的比较器T、电阻R1和电阻R3均连接电源;所述的比较器T还与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输入端和第二传感器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水警戒区,第一传感器输入端连接车辆排气管,第二传感器输入端连接打火电路。
第一传感器输入端和第二传感器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车辆的进水警戒区,例如排气管,打火电路附近的不同位置,当这些区域进水时,两个输入端之间形成通路,使比较器输出端信号翻转,信号翻转后再通过输出端,对于异常情况汽车发出相应的警报,避免汽车内部进入水分。其中的R1,R2分压产生基准电压,R3为限流电阻,R4与电容构成下拉滤波电路。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晶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晶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34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