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下摆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4518.4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1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史广才;石明祥;印传芬;董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下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下摆臂。
背景技术
汽车后下摆臂用于连接后制动器和后副车架,传递车轮与后副车架之间的力和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现有汽车后下摆臂的结构(参见图1、图2和图3),包括后下摆臂本体12,所述后下摆臂本体12的中部设有一弹簧盘17,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12的左部设有一缓冲限位板15,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左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凸焊螺母14,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左端与后制动器的转向节连接;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右部的断面呈一“U”字形,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右端部的上下两个衬套安装面22分别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安装孔,一衬套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孔配合,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右端与后副车架连接。采用单板成型的后下摆臂的质量小,能减少簧下质量(簧下质量是指非由汽车悬挂系统支撑的重量,如轮胎、轮毂、刹车等。);但是在车轮跳动和前进制动过程中,后下摆臂与后副车架连接的一端受力大。而“U”字形结构的断面,在后下摆臂受到扭转力较大时,容易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后下摆臂右端部的两个安装孔的同轴度不易保证,同轴度较差,影响衬套的装配。因此,需要对汽车后下摆臂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后下摆臂,它不仅强度高,还能防止与后副车架连接的一端的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下摆臂,包括后下摆臂本体,为一冲压成型的钣金件且右部断面呈“U”形,“U”形开口的两边分别设有翻边;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中部设有一弹簧盘;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左部设有一缓冲限位板,该缓冲限位板的中部设有凸起,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左端与后制动器的转向节连接;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右端部设有衬套;一加强板与所述后下摆臂本体右部“U”形开口的两翻边固定连接,构成断面呈“口”字形的箱形结构,所述后下摆臂本体的右端与后副车架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衬套外管,该衬套外管的外壁与所述后下摆臂本体右端的上面和下面固定连接,所述衬套设在该衬套外管内,以方便衬套装配。
进一步,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左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凸焊螺母。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的中部设有加强筋,以提高后下摆臂本体右端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在后下摆臂本体右部的翻边上增设了一加强板,使现有的“U”字形结构的断面变成“口”字形的箱形结构,“口”字形的箱形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小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提高了后下摆臂本体的强度;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衬套外管与后下摆臂本体的上面和下面固定连接将,提高了衬套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断面呈“U”字形);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剖视图(断面呈“口”字形);
图6是图4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4至图6所示的一种汽车后下摆臂,包括后下摆臂本体2,为一冲压成型的钣金件且右部断面呈“U”形,“U”形开口的两边分别设有翻边21;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的中部设有一弹簧盘7,用来装配螺旋弹簧;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的左部设有一缓冲限位板1,该缓冲限位板1的中部设有凸起11;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的右端部设有衬套3;一加强板5与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右部“U”形开口的两翻边21固定连接,构成断面呈“口”字形的箱形结构。在所述后下摆臂本体左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凸焊螺母4。所述加强板5的中部设有加强筋51。
实施例二:还包括一衬套外管6,该衬套外管的外壁与所述后下摆臂本体2右端的上面和下面固定连接,所述衬套3设在该衬套外管内。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参见图5,加强板5通过CO2保护焊与后下摆臂本体2右部的翻边21焊接,与副车架连接一端的断面由“U”字形结构变为“口”字形的箱形结构,有效的减小了翻边位置21的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提高了后下摆臂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45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辆后拖钩支座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