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夜光RFID腕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5271.8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0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品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G06K19/067;G06K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夜光 rfi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的腕带,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夜光RFID腕带。
背景技术
地震、泥石流、重大交通事故的频发率越来越高。在这些应急急救的过程中,尤其是伤员较多的情况下,在急救过程中,由于伤员较多,病人的收治情况得不到很好的统计,譬如说病人的伤情程度、病人被收治在哪个医院等。病人的收治情况只能在事后进行统计。这将给医疗的管制带来很多的麻烦,也给病人家属带来一定的麻烦,不知在哪个医院看望亲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夜光RFID腕带,其结构简答,具有夜光效果,便于找寻,且能对病人的信息进行追踪,便于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夜光RFID腕带,它包括腕带本体,所述的腕带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层发光层,所述的发光层外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的腕带本体内设置有RFID模块,所述的防水层外设置有病情程度标示牌。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作为优选,所述的腕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孔和与卡孔相匹配的卡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层为高分子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的病情程度标示牌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病情程度标示牌有多个3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孔和卡块至少有3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RFID模块可存储病人的信息,并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给管理终端,便于人们及时了解病人信息。
2、本实用新型的腕带本体上设置有病情标示牌,其可对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标示,便于医护人员知晓病人的病情。
3、本实用新型具有发光层,使其具有夜光功能,便于人找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病情程度标示牌;2、腕带本体;3、卡孔;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夜光RFID腕带,它包括腕带本体2,所述的腕带本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一层发光层,所述的发光层外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的腕带本体2内设置有RFID模块,所述的防水层外设置有病情程度标示牌1。
RFID模块有多个部分组成,每个RFID模块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即可用唯一的编码对病人进行编码。且其可对病人的信息进行存储,并通过发射天线将病人的信息发送给管理终端,便于人们及时通过管理终端查询病人的情况。急救人员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做初步的判断,并在病情程度标示牌上做出标记,当佩戴有RFID芯片识别腕带的病人进入医院时,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情情况的紧急程度做出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挽救病人。发光层可由夜光粉构成,其对发光层起保护作用,为了避免防水层对发光层光线的影响,防水层最好是透明的。
为了便于佩带和取下,所述的腕带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孔3和与卡孔3相匹配的卡块4。
为了使防水层不对发光层发出的光产生影响,所述的防水层为高分子薄膜,即防水层是透明的,也能很好的保护发光层。
为了将病人的病情程度显示出来,由于病情程度分为多个层次,所述的病情程度标示牌1有多个。
所述的病情程度标示牌1有多个3个。病人的病情可分为轻、中和重三种,其可用三种颜色对病情进行显示,即可将3个病情程度标示牌1分别标记为“黄”、“绿”和“红”色,以表示病情的轻、中和重三种情况。当然,也可选用其他颜色标记。
所述的卡孔3和卡块4至少有3个。考虑到人手的大小,卡孔至少有3个,以使任何人都可佩带该腕带。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品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品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