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设备的屏蔽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5879.0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3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金美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金光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用于屏蔽设置于内部电路基板上的元件的屏蔽罩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设备是指例如便携式终端、MP3、个人多媒体终端、电子书等用户携带的同时可以使用户接触到各种内容的设备。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最近能够提供各式各样的功能,且为了提高便携性,其尺寸变小的同时还要实现轻薄化。这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为了实现各种功能,在其内部的电路基板上设置了各种的功能模块。但是,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趋于小型化,因此设置于内部电路基板上的各个元件彼此非常靠近。而且,设置在内部电路基板的一侧面上的各个电子元件各自产生电磁波。尤其,具有多路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基板的元件会受到相邻位置的元件中产生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在实现功能时发生问题。而且,这种元件中产生的电磁波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也需要严格控制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电磁波的指数。
而且,不仅仅是电磁波,在电子设备发生掉落或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内部电路基板上的元件被损坏或被分离的问题,尤其由于各个元件比较靠近,因此互相影响,使破损率增大。
因此,一般在内部电路基板上设置屏蔽罩,该屏蔽罩遮盖彼此相邻的各个元件形成屏蔽,不仅可以屏蔽电磁波,还可以防止施加到内部电路基板上的冲击直接影响至各个元件。作为这种屏蔽罩的现有技术,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068973号中被公开。而且,图1至图3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附图。
图1a和图1b为示出现有技术中具备绝缘体的屏蔽罩的图,图2a和图2b为示出现有技术中具备另一绝缘体的屏蔽罩的图,图3a和图3b为示出现有技术中具备又一绝缘体的屏蔽罩的图。参照图1至图3,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屏蔽罩10包括屏蔽罩盖12、框架13以及绝缘体。框架13使得设置于内部电路基板11上的元件11a相互隔离,不仅防止元件11a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可以再屏蔽罩盖12覆盖多个元件11a时增强支撑力。即,框架13为在元件11a之间使得屏蔽罩盖12与内部电路基板11维持预定间隔的结构件。屏蔽罩盖12可装卸地设置在内部电路基板11之上,并遮盖元件11a。此时,框架13在被固定到内部电路基板11的状态下抵接到屏蔽罩盖12的内侧。
屏蔽罩盖12的周边外围被弯曲而结合到电路基板11上,由此在元件11a的上侧形成预定空间。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推进,屏蔽罩盖12和元件11a之间的空间变得狭小,因此即便受到小的冲击,元件11a和屏蔽罩10之间也会发生接触。当屏蔽罩盖12与元件11a接触时,元件11a会发生短路,导致元件11a的受损。
据此,在屏蔽罩盖12的内部粘贴有绝缘体15、25、35,由此即便屏蔽罩盖12与元件11a发生接触,屏蔽罩盖12也不会与元件11a发生电连接,可防止元件11a发生短路。这种绝缘体15、25、35通常会考虑工序或组装的容易性而粘贴,通常可具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在屏蔽罩盖12的内侧面的与元件11a面对的位置分别粘贴绝缘体15(参照图1a和图1b,以下称为“第一方式”),或者在屏蔽罩盖12的内侧设置有框架13的状态下,将绝缘体25同时粘贴到屏蔽罩盖12和框架13(参照图2a和图2b,以下称为“第二方式”),或者在绝缘体35被粘贴到屏蔽罩盖12内侧的状态下将框架13抵接到屏蔽罩盖12内侧面(参照图3a和图3b,以下称为“第三方式”)。
例如,当屏蔽罩10遮盖内部电路基板11上的三个或四个(此时为4个)元件11a时,设置能够隔离4个元件11a并在元件11a之间提供支撑力的框架13,之后设置遮盖框架13和元件11a的屏蔽罩盖12。此时,在第一方式中,在屏蔽罩盖12的内侧面的框架13之间的空间,与4个元件11a的位置对应地粘贴4个绝缘体15。但是,此时由于需要分别粘贴4个绝缘体15,因此工序会相应地增加,所消耗的时间和费用也会增加。而且,由于框架13上没有设置绝缘体15,因此在与框架13对应的位置上无法布置元件11a。而且,随着元件11a之间的间距变小,没有被绝缘的框架13会与元件11a接触,这可能会导致元件11a发生短路或者被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板式腔体滚轮贴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AC/DC转换LED恒流调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