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加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8491.6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7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龙;唐祖德;高华伟;李继清;郭龙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綦江长风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齿圈 热处理 加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齿圈的车加工夹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工程机械所用内齿圈多为中碳合金钢调质后氮化工艺或低碳合金钢渗碳淬火工艺要求,且多为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有较大的机械加工变形和热处理变形,不易达到精度要求。为了提高内齿圈精度,必须提高热处理前的机械加工精度和减小热处理变形。因此,各加工厂从加工设备和刀具方面加大了投入,绞尽了脑汁,但是效果收效甚微。
现有的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坯加工一般采用以内齿圈端面和外圆或内孔定位,即以端面和外圆定位夹持外圆或以端面和内孔定位绷紧内孔进行加工,由于夹持力大小不稳定的原因,导致车坯内外圆同心度达不到要求,且内外圆失圆度超差,无法提高车坯精度。
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加工夹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加工夹具,减小了夹持外圆或内孔时造成的车坯失圆度及内外圆同心度误差,减小了内齿圈加工变形,提高了热处理前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加工夹具,用于车内齿圈的总长、外圆或止口的加工,其包括夹具底座,在该夹具底座上具有与待车内齿圈的非止口端的内孔相匹配的轴肩,在该夹具底座前方设置有一与待车内齿圈的止口相对应的且可调节定位于所述夹具底座上的开口压板;在所述夹具底座外周半包设有一端与处于止口端的待车内齿圈端面相配合的数个钩型压块,该钩型压块的另一端可调定位设于所述夹具底座的轴肩相反端面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夹具底座中心设置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上螺纹连接 一螺杆,该螺杆贯穿所述开口压板且通过该螺杆上的第一锁紧螺母将该开口压板锁紧定位。
在所述螺杆上还设置有可将该螺杆锁紧定位于所述夹具底座上的第二锁紧螺母。所述轴肩根部具有退刀槽。
另外,所述钩型压块为四个;在所述夹具底座的轴肩相反端面上设置有四个螺纹孔,且所述钩型压块分别通过第三锁紧螺母与相应的螺纹孔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该夹具两种不同的组合形态的设置,以内孔端面绷紧及外圆端面定位夹持进行加工总长及外圆,以内孔端面绷紧及外圆端面定位压紧进行加工止口位置,减小了夹持外圆或内孔时造成的车坯失圆度及内外圆同心度误差,减小了内齿圈加工变形,提高了热处理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工总长及外圆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工止口位置的食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2所示用于内齿圈热处理前的车加工夹具,该夹具用于车内齿圈的总长、外圆或止口的加工,其包括夹具底座1,在该夹具底座1上具有与待车内齿圈10的非止口端的内孔相匹配的轴肩,在该夹具底座1前方设置有一与待车内齿圈10的止口相对应的且可调节定位于所述夹具底座1上的开口压板2;在所述夹具底座1外周半包设有一端与处于止口端的待车内齿圈10端面相配合的数个钩型压块6,该钩型压块6的另一端可调定位设于所述夹具底座1的轴肩相反端面上。
鉴于内齿圈的止口的存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具底座1、开口压板2等组合作为加工内齿圈总长及外圆的夹具,如图1所示,该夹具是以内孔端面绷紧及 外圆端面定位夹持为基准进行内齿圈的定位。由开口压板2与夹具底座1之间的相对定位来定位夹持待车内齿圈10,分别以夹具底座1的轴肩、开口压板2的形状来限制加工时待车内齿圈10的两端变形,以保证加工时内齿圈的内外圆同心度,提高车坯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綦江长风齿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綦江长风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8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磨链机上的锁紧装置
- 下一篇:连杆后肩位扩孔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