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油污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9339.X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8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化明;李旭辉;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汝珍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油污 回收 装置 | ||
1.海上油污回收装置,该油污回收装置通过输送管与船体上的油污处理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装置主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中上部的伸长臂和分离层,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下部的螺旋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上分别设置有吸油孔和排水孔,所述的吸油孔设置在伸长臂的内侧与回收装置主体连接处,所述的分离层水平设置在伸长臂和吸油孔的下方,所述的排水孔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内部设置有吸油装置、浮油收集装置、压载水仓和遥控接收装置,所述的吸油孔与吸油装置连接,所述的吸油装置与浮油收集装置连接,所述的螺旋桨和吸油装置分别与遥控接收装置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主体的上部设置在水面以上呈半球体结构,回收装置主体的下部设置在水面以下呈椭球体结构,半球体与椭球体的大端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长臂呈弧形结构,伸长臂沿回收装置主体的水平面处的同一横截面均布有多个,并且伸长臂的弧形沿逆时针方向设置,伸长臂的横截面呈月牙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长臂的最远端距离回收装置主体中心的距离为回收装置主体最大半径的3至4倍,伸长臂的数量为3个至6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层为密度大于浮油密度并且小于海水的密度的塑性分离层,所述的分离层通过若干根固定指针水平设置,所述的分离层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圆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油装置对称设置有两套,每套吸油装置包括一台离心泵和与离心泵进口连接的吸入管,所述的吸入管为双管路,吸入管中每一条管路分别与回收装置主体上的吸油孔连通,所述的压载水仓为密封腔体,压载水仓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器、设置在浮油收集器内部的制荡舱壁以及输出油管,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上端为球冠结构,下端为圆筒结构,所述的球冠结构与回收装置主体的内壁之间构成油污容纳腔,圆筒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海水容纳腔,所述的制荡舱壁设置在圆筒内部靠近圆筒的中下部,所述的输出油管沿圆筒结构的中心线设置。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油管的上端进油口设置在0.9倍的回收装置主体整体高度处,输出油管的下端穿过圆筒结构的下端与输送管连接,所述的排水孔沿圆筒结构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并与圆筒结构内部和外部连通,排水孔的直径等于回收装置主体最大直径处直径的二十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油管通过旋转轴圈固定在圆筒结构的中心位置,所述的旋转轴圈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的内圈和外圈转动连接,旋转轴圈的外圈与圆筒结构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制荡舱壁是由内外两个壁厚为0.5cm至1.5cm的筒体通过呈十字结构的加强筋连接而成,制荡舱壁的外壁与浮油收集器内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海上油污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桨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旋桨主机设置在回收装置主体的内部,两个螺旋桨分别与独立的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内部分别设置有正转、反转和转速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93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