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024级灰度的高清LED显示屏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0309.0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富金龙;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魏美贞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24 灰度 led 显示屏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024级灰度的高清LED显示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广泛用于广告信息传播、赛事或节目播放等,显示内容为文字、画面或视频等。目前国内市场LED显示屏主要采用8位处理系统,其显示灰度为256级,其显示的色彩不丰富、画面不逼真,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的舒适度并且其画面的低清晰度导致其无法在室内场所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色彩丰富、画面逼真的1024级灰度的高清LED显示屏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024级灰度的高清LED显示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存储器和分配器、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LED驱动芯片;显示存储器和分配器与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连接,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与LED驱动芯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包括SRAM缓冲存储模块、反伽马校正模块、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位选模块、扫描信号产生模块、EN信号产生模块;SRAM缓冲存储模块分别与反伽马校正模块、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连接,反伽马校正模块与位选模块连接,扫描信号产生模块分别与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位选模块、EN信号产生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色彩丰富,画面逼真,可达到1024级的显示灰度,解决了高显示灰度等级难以达到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显示存储器和分配器7、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8、LED驱动芯片9。显示存储器和分配器7与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8连接,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与LED驱动芯片9连接。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8为1024级灰度的关键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为:安装时,LED驱动芯片9与LED显示屏连接,显示存储器和分配器7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计算机系统在接收到信息输入后经过显示存储器和分配器7将信息转化为数据并进行分配,此数据经过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8形成控制信号,此信号经LED驱动芯片9传送于LED显示屏从而实现1024级灰度控制。
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8包括SRAM缓冲存储模块1、反伽马校正模块2、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3、位选模块4、扫描信号产生模块5、EN信号产生模块6。SRAM缓冲存储模块1分别与反伽马校正模块2、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3连接,反伽马校正模块2与位选模块4连接,位选模块4与EN信号产生模块6连接,扫描信号产生模块5分别与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3、EN信号产生模块6连接。
LED扫描/显示控制系统8工作过程为:SRAM缓冲存储模块1接收到控制数据后一方面经过反伽马校正模块2校正,另一方由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3进行地址读取;经过反伽马校正模块2校正的数据经过位选模块4和EN信号模块6后产生EN信号输出;经过SRAM读取地址生成模块3输出信号地址;而EN信号和信号地址最终形成扫描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逐位分时控制技术,将一个字节数据依次提取出一位数据,分10次点亮对应的像素,每一位对应的每一次点亮时间与关断时间的占空比不同,将点亮时间从低位向高位依次递增,合成点亮时间组合成1024种,解决了高显示灰度等级难以达到的难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0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