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有排气歧管水套的发动机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1577.4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丁行虎;闫立虎;赵国东;马京卫;赵和亮;李米龙;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2F1/4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排气 歧管 发动机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有排气歧管水套的发动机缸盖。
背景技术
油耗作为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受到顾客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满足顾客的这一需求,汽车制造商在开发过程中,采用轻量化设计以减小发动机重量,其中,将排气歧管集成在发动机上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结构,不但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而且可以实现降低排温,减少油耗的作用。现有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结构,排气歧管冷却水套与缸盖主水套多为整体式结构,其铸造工艺性较差;此外,大多数发动机使用节温器控制缸盖内冷却水的流动,以改善车辆冷启动性能,无法实现冷却液流量的连续可调,且冷却水直接对排气歧管和缸盖主水套进行冷却,无法实现对排气歧管冷却的独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便于制造的集成有排气歧管水套的发动机缸盖,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实现对排气歧管水套的独立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有排气歧管水套的发动机缸盖,具有:
缸盖水套;
排气歧管水套,固定设置在缸盖水套上方,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缸盖水套连通,在排气歧管水套上设有出水总口。将排气歧管水套设置在缸盖水套的上方,便于整体的加工制造,同时,二者之间通过第一连通通道连通,在多缸结构中,各缸的水套内的冷却液独立流通至排气歧管水套内,避免了多缸水套内的冷却液之间干涉现象的发生。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排气歧管水套包括相互连通的顶部水套及底部水套,所述的底部水套通过第一连通通道与缸盖水套连通;顶部水套和底部水套上分别设有与出水总口连通设置的顶部水套出水口和底部水套出水口。将排气歧管水套分成两个相互连通的部分,便于对进入排气歧管内的冷却液的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冷却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顶部水套与底部水套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连通通道连通设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顶部水套和底部水套至少其一上,设有电控节流阀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增设电控节流阀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对位于顶部水套和底部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同时,根据检测的温度,通过电控节流阀对二者内的冷却液流量进行控制,在实现对排气歧管的独立控制的同时,改善了对排气歧管的冷却效果。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电控节流阀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顶部水套和底部水套至少其一的出水口处。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便于排气歧管水套与缸盖水套的制造,此外,实现了对排气歧管水套的独立控制,改善了冷却效果,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排气歧管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排气歧管水套后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盖水套;2、排气歧管水套;21、顶部水套;22、底部水套;23、顶部水套出水口;24、底部水套出水口;25、第二连通通道;3、第一连通通道;4、出水总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的集成有排气歧管水套的发动机缸盖,由图1结合图2所示可知,其包括缸盖水套1、排气歧管水套2,排气歧管水套2固定设置在缸盖水套1上方,并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与缸盖水套1连通。在排气歧管水套2上设有出水总口4。其中,以四缸发动机为例,如图2所示,四缸发动机的每缸在于排气歧管水套2连通时,均具有独立的第一连通通道3。
由图3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歧管水套2包括顶部水套21及底部水套22,二者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连通通道25连通设置,且底部水套22通过第一连通通道3与缸盖水套1连通;顶部水套21和底部水套22上分别设有顶部水套出水口23和底部水套出水口24,顶部水套出水口23和底部水套出水口24交汇在一起与出水总口4连通。
在使用时,缸盖水套1内的冷却液经第一连通通道3流入到底部水套22内,多缸发动机的其中两个缸体内的冷却液流入到底部水套22内后,由底部水套出水口24直接流出,另两个缸体的冷却液流入到底部水套22内后,经第二连通通道25进入到顶部水套21内,对顶部水套21冷却后,有顶部水套出水口23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1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实训的联轴器找中心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腐蚀管壳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