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2387.4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7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秋明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蔡晓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烟。
背景技术
吸烟作为一种嗜好,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男士们的喜爱。然而,香烟中的焦油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其中有数十种成分是致癌物质;而且,二次吸烟对不吸烟者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因此,在大多数公共场合都有禁止吸烟的规定。但对一个烟民来说,要想做到不吸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于是,电子烟作为传统烟草的替代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烟中,电子烟的套管上设有进气通道,外界中的气体从该进气通道进入电子烟内,然后流至上电极底端开设的凹槽内,最后流入雾化通道内将已雾化的烟雾带至吸嘴处供用户吸食。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流通方向,有图可以看出,外界大气进入电子烟内后,需经过两次90°的转弯才能进入雾化通道内,气流变化比较剧烈,且气体要从进气通道一直流至上电极的底端,流经路程较长,用户吸烟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气流流通路径较长,会产生很大的噪音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烟,其能有效地降低吸烟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烟,包括套管和设于所述套管内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互绝缘的外电极和内电极,所述外电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内电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形成电子烟的气流流通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套管包括雾化套管和电池套,所述雾化套管和电池套的抵接处形成用于供大气进入电子烟内的进气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外电极包括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套和内螺纹套,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外螺纹套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的气流流通通道呈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的气流流通通道成直线型,并与所述套管的轴向形成的夹角小于90°。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内电极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上电极或下电极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上电极包括第一筒体和沿所述第一筒体端部延伸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上电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下电极包括第三筒体和沿所述第三筒体端部延伸的第四筒体,所述第四筒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三筒体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烟中,所述下电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外电极上设置第一通孔,在内电极上设置第二通孔,并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形成气流流通通道,从而使进入电子烟内的气体,依次流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流向雾化通道内。由于第二通孔开设在内电极的侧壁上,则气体从第一通孔流向第二通孔时,其流通路径变短,气流变化比较平缓,降低了吸烟时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烟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包括套管(未示出)、电极组件(未示出),其中电极组件套设于套管内。
套管上设有进气通道210,该进气通道210供外界的大气进入电子烟内,本实施例中,套管包括雾化套管10和电池套20,即雾化套管10和电池套20共同组成该电子烟的套管,且雾化套管10和电池套20非一体成型,从而在雾化套管10和电池套20的抵接处形成供气体流入的进气通道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秋明,未经刘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2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枕上螺杆的喷涂器
- 下一篇:一种激光圆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