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2942.3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先锦;潘明旭;陈继红;梅光顺;谭毅;涂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冶钢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3 | 分类号: | B22D1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张向琨 |
地址: | 435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炼钢 连铸热换 衔接 钢水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的辅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炼钢连铸作业时,在中包热换过程中,结晶器内钢水容易冻死顶,造成下一中包钢水无钢水脱离,上下两个浇注钢坯脱离,结晶器中的钢坯衔接不上,无法连续浇注,通常会造成结晶器内铸坯与后灌入结晶器钢水的脱离或漏钢,严重制约连铸热换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下两个浇注钢坯脱离、结晶器中的钢坯衔接不上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其包括:上口框架,呈矩形;中口框架,呈矩形,平行设于所述上口框架的正下方;下口框架,呈矩形,平行设于所述中口框架的正下方;多个支撑杆,连接于所述上口框架和所述中口框架之间、所述中口框架和所述下口框架之间、所述中口框架的中间区域、所述下口框架的中间区域;多个主连接杆,每个所述主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口框架的内侧,另一端穿过所述中口框架的中间区域连接于所述下口框架的中间区域;所述上口框架、所述中口框架、所述下口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上口框架和所述中口框架形状相同,所述下口框架小于所述上口框架和所述中口框架。
根据上述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连接杆为八个,其中六个所述主连接杆的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上口框架的长边内侧,其余两个所述主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口框架的短边内侧。
根据上述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口框架和所述中口框架采用φ16圆条,所述下口框架采用φ25圆钢。
根据上述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主连接杆采用φ30螺纹钢,所述支撑杆采用φ16圆条。
根据上述用于炼钢连铸热换衔接钢水的连接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下口框架的两条长边之间设有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与所述下口框架的两条短边平行,两个所述连杆、所述下口框架的两条长边包围的区域之间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杆。
由上分析可知,利用本实用新型灌入的钢水快速冷却,确保“头尾连铸坯”有足够的牵引力运行,达到可持续浇铸目的,借此,可实现多个中包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中口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下口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包括焊接为一体的上口框架1、中口框架2、下口框架3、主连接杆4和支撑杆51、52、53、54等。
其中,上口框架1、中口框架2、下口框架3均呈矩形。中口框架2平行设于上口框架1的正下方。下口框架3平行设于中口框架2的正下方。如图1所示,支撑杆51连接于上口框架1和中口框架2之间,支撑杆52连接于中口框架2和下口框架3之间,如图4所示,支撑杆53连接于中口框架2的中间区域,如图5所示,支撑杆54连接于下口框架3的中间区域。主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于上口框架1的内侧,另一端穿过中口框架2的中间区域连接于下口框架3的中间区域的支撑杆54上。上口框架1、中口框架2、下口框架3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即,三者的长边相互平行,短边相互平行,上口框架1和中口框架2形状相同,下口框架3小于上口框架1和中口框架2,整体类似伞状结构。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连接杆4为八个,其中六个主连接杆4的一端均匀地连接于上口框架1的长边内侧,其余两个主连接杆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上口框架1的短边内侧。
上口框架1和中口框架2采用φ16圆条,也即碳结钢圆条,下口框架3采用φ25圆钢,主连接杆4采用φ30螺纹钢,支撑杆均采用φ16圆条,这样节约又可以满足连铸坯衔接需要。
如图5所示,下口框架3的两条长边之间设有两个连杆55,两个连杆55与下口框架3的两条短边平行,两个连杆55、下口框架3的两条长边包围的区域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杆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冶钢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冶钢特种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2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形磁芯烧结时方便磁芯定位的承载夹具
- 下一篇:一种高碳锰铁粒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