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爆震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3075.5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牛东;韩磊;杜博;梁开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3/22 | 分类号: | G01L23/22;G01L2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爆震传感器。
背景技术
爆震传感器是一种检测汽油机的爆震现象的加速度传感器,主要安装于汽油机的缸体。爆震传感器将在汽油机的燃烧室产生的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进行爆震判定并进行相应控制。
爆震传感器利用谐振特性,将汽油机产生的振动加速度传递到传感器自身配重块上。由于惯性的作用,这个惯性力施加到具有压电效应的压电元件,通过压电元件将振动加速度转换成与汽油机的振动加速度相对应的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作为电信号输出。
图1至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爆震传感器的结构。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爆震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震传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爆震传感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爆震传感器包括支撑体10、压电元件20、第一导电电极31、第二导电电极32、第一绝缘垫圈41、第二绝缘垫圈42、重块50、螺母60以及封装爆震传感器中前述各部件的壳体(未图示)。其中壳体一般为树脂制成。支撑体10包括设置在底部的支撑凸缘11和沿支撑凸缘11的轴向延伸附支撑筒12,第一绝缘垫圈41、第一导电电极31、压电元件20、第二导电电极32、第二绝缘垫圈42、重块50依次套装在支撑筒12的外周。支撑筒12外周设置有外螺纹121,螺母60设置有内螺纹61,通过外螺纹121和内螺纹61的相互配合,螺母60旋紧于支撑筒12上,并将重块50与支撑凸缘11之间的各部件压紧。
以上爆震传感器可通过穿过支撑体10的中心通孔的螺栓安装于汽油机的缸体,从而汽油机的振动可传递给爆震传感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的爆震传感器在标定过程中灵敏度偏差很大,导致爆震传感器难以标定准确。而由于爆震传感器的标定不准确,在爆震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汽油机未发生爆震但爆震传感器已发出爆震信号,或者汽油机已发生爆震但爆震传感器未发出爆震信号的情形,长期发生这种情形的结果对汽油机的伤害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具有平稳的灵敏度曲线、可以实现易于准确标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爆震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包括支撑体、压电元件、第一导电电极、第二导电电极和配重部件,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分别设置于压电元件的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配重部件包括用于将第一导电电极、压电元件、第二导电电极依次压紧并固定于支撑体的一体设置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支撑体包括支撑凸缘和沿支撑凸缘的轴向延伸的支撑筒,支撑简包括外螺纹,第一导电电极、压电元件和第二导电电极全设于支撑筒的外周;配重部件的固定部包括与外螺纹配合的配合螺纹,配重部件与支撑筒通过外螺纹和配合螺纹的配合进行连接,并将第一导电电极、压电元件和第二导电电极固定于支撑凸缘和配重部件之间。
进一步地,配重部件包括轴向通孔,配合螺纹设置于轴向通孔的孔壁上,孔壁上还设置有贯通配重部件的轴向两端的通槽。
进一步地,配重部件包括两个以上通槽。
进一步地,各通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且沿配重部件的孔壁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通槽平行于配重部件的轴线。
进一步地,通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弧形。
进一步地,配重部件的外表面包括旋拧操作部,旋拧操作部包括至少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且平行于配重部件的轴线的平面。
进一步地,爆震传感器还包括分别套设在支撑筒的外周的第一绝缘垫圈和第二绝缘垫圈,第一绝缘垫圈设置于支撑凸缘和第一导电电极之间,第二绝缘垫圈设置于配重部件和第二导电电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爆震传感器,通过实验验证,该爆震传感器具有平稳的灵敏度曲线,因此,易于准确标定。该爆震传感器用于汽油机中,可以要据汽油机的工作状态发出准确的爆震信号,因此,可以减小因爆震引起的对汽油机的伤害。进一步地,由于在结构上进行简化设计,将原有的螺母和重块两个部件合为一个,不但简化生产工艺,还节约原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甩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爆震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震传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3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密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三分向双环钻孔变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