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程装置人孔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3163.5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3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吴石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石民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装置 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热风道及配套设备或其他化工、冶金设备所需的工程装置人孔门,尤其涉及一种更适合用于高温环境隔热的工程装置人孔门。
背景技术
一些工厂或系统中所使用的锅炉、热风道及配套设备或其他化工、冶金设备要经常对其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在进行这些工作时,人们会借助人孔门来进行操作。
目前,一些工厂或系统中所用的锅炉或其他化工、冶金配套设备在高温运行环境的过程中,高温反应易引起人孔门整体热量上升,其设备温度超过规定温度要求,人孔门门框与门盖过热也容易变形而导致锅炉或其他配套设备内的高温烟气泄漏,使得人孔门外部温度不能控制在设计规定的工作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抗变形、隔热性能好且密封性能优的工程装置人孔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程装置人孔门,包括门洞框架、门框和门盖,所述门框安装在门洞框架上,前述门盖安装在门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盖上间隔设有至少两层的门凸,门凸之间分离设置从而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通过阻尼连杆连接并进而与门盖连接在一起;
所述门凸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石棉裙式隔热罩;
所述门洞框架底部设置成工字型,工字型内填充有矾土水泥,工字型外为槽型空旷式设计;所述门洞框架底部的工字型外设有散热片;
所述阻尼连杆环周开有槽;
所述门凸内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
所述门盖上设有转臂,所述转臂通过连杆与门盖连接,所述转臂一端铰接在门洞框架上,同时所述转臂的另一端设有手轮;
所述门框上设有至少两道燕尾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工程装置人孔门多处采取了保温隔热措施,如门盖采用至少两层的门凸形式,门凸之间互不直接接触,相邻门凸间用隔热层阻隔,同时内部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使得在炉内或高温管道内时,即使顶层门凸受热,大量热量也无法直接传递到门盖上;门凸连接处用阻尼连杆架空连接,因阻尼连杆导热差而散热好,可以只让少量的热量传递到门盖上;门洞框架底部设计成工字型,其内填充有隔热材料,而外设有散热片,上述的一系列保温隔热措施,使得工程装置人孔门拥有很好的密封和隔热保温性能,其隔热效果可达到设计规范参数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实心阻尼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心阻尼连杆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至图4为本实施例工程装置人孔门,包括门洞框架1、门框2和门盖3,其中门框2安装在门洞框架1上,而门盖3安装在门框2上,门盖3上设有两层门凸,门凸采用不锈钢制成,两层门凸之间分离设置从而互相不直接接触,并且通过阻尼连杆5连接并进而与门盖3连接在一起,阻尼连杆5可选用如图3所示的实心阻尼连杆,也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空心阻尼连杆,同时,底层门凸33焊接在门盖3上。门盖3上还设有转臂4,转臂4通过连杆与门盖3连接,转臂4的一端铰接在门洞框架1上,而另一端则设有手轮41。当门盖3对正门洞嵌入后,由压紧连杆手轮41旋压将门盖3推入压紧,使门盖3与门框2紧密贴合。门框2上设有至少两道燕尾槽9,内环燕尾槽9以隔热为主,密封为辅,中环或外环的燕尾槽9则以密封为主,槽内采用油浸夹铜石棉盘根YS450T或膨胀石墨夹不锈钢丝盘根。
为了增强人孔门的隔热效果,可在门凸之间设置隔热层6,具体在底层门凸33与顶层门凸31之间的隔热层6为石棉裙式隔热罩,阻隔外层热量向门盖3和门框2传递;同时,在各层门凸内部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如硅酸铝棉、石棉和矾土水泥等,具体填充材料根据工作温度来设定。本实施例工程装置人孔门的工作温度为600至700℃,如高 温气体环境中,故底层门凸33内部填充的保温隔热材料为石棉类与硅酸铝棉分层布置填充,而顶层门凸31内部填充石棉类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石民;,未经吴石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31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