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ET生产中终聚釜轴密封冷却循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5676.X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9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兆曦;葛运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83 | 分类号: | C08G63/183;C08G63/7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景丰强 |
地址: | 3144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t 生产 中终聚釜轴 密封 冷却 循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PET)终聚釜密封冷却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PET)作为产量最大的纤维,涤纶的生产原料,同时也是各种液态、固态食品及食品原料的最佳包装材料,故PET熔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极其重要,用于生产PET的终聚釜都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转动时需要设置机械轴封以保证产品质量,而机械轴封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整个PET生产装置大修周期,其中PET终聚釜机械密封润滑、冷系统是关系到机械轴封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目前,在PET生产中广泛使用PH1000硅油作为PET终聚釜机械密封润滑液、冷却液,即使机械密封在正常情况下也会有微量的硅油漏人PET熔体,如果机械密封发生故障,将会有大量硅油进入PET熔体,造成产品质量事故,特别是在瓶级PET生产企业,如果润滑硅油大量漏人PET熔体,将造成下游严重质量事故,损失巨大。
机械轴封润滑冷却系统的温度随着PET生产系统产量的变化,温度随之变化,现有润滑、冷却系统一般采用溢流阀手工控制调节压力、流量,其可靠性不强,可能会因为人工调节滞后,造成因为高温引起机械密封O型圈过早老化,造成机械密封泄露或密封性能降低,缩短PET终聚釜的大修周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以克服硅油漏入产品和机械密封因温度变化引起损坏而影响产品品质的PET终聚釜机械密封润滑冷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度和压力及流量确保安全生产的PET终聚釜机械密封润滑冷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ET生产中终聚釜轴密封冷却循环结构,包括
第一储液罐,具有第一换热管并存放有冷却用循环液乙二醇;
终聚釜,具有机械轴封,该机械轴封采用聚四氟乙烯和氟橡胶的复合材料,并且, 该机械轴封的出液口与第一储液罐相连通;
过滤器,该过滤器的出液口与机械轴封的进液口相连通;以及
循环泵,布置于前述第一储液罐的出液口和过滤器的进液口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储液罐,具有第二换热管并存放有冷却用硅油并与第一储液罐通过一换向阀并联连接,该第二储液罐的进液口与前述机械轴封的出液口相连通,该第二储液罐的出液口与循环泵连接。
进一步,该循环结构还包括一旁路循环管路,该旁路循环管路的进液端与循环泵的出液口相连通,出液端与均与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相连通,并且,该旁路循环管路上设有旁路调节阀,所述的机械轴封上设有一与前述旁路调节阀连锁的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循环泵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并且,对应第一循环泵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球阀,对应第二循环泵设有第二止回阀和第二球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器为双联过滤器,该双联过滤器上设有能显示前端和后端压差的差压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均具有能流动的换热介质且彼此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的进口和第二换热管的进口设有一能调节换热介质流量的换热调节阀,所述的机械轴封上设有一与前述换热调节阀连锁并能通过机械轴封温度来调节换热介质流量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换热管具有能流动的换热介质,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口设有一能调节换热介质流量的第二换热调节阀,所述的机械轴封上设有一与前述第二换热调节阀连锁并能通过机械轴封温度来调节换热介质流量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轴端密封发生损坏,原用密封液硅油出现大量泄漏时,可以立即自动切换为用乙二醇(以下简称EG)代替硅油来充当密封液进行密封。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硅油泄漏对产品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也大大的减少了系统的停机检修次数,保证了生产系统可以进行计划性的生产和检修。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更加有保障,即使在轴封损坏后终聚釜也能正常运行。EG作为PET生产的原料,泄漏到终聚釜中也不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EG和硅油、润滑油等不相溶,混合后容易分离不会造成相互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5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煤气自动排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温双阀卸灰装置